砚冰叹气:“我把几个潮商被害的事告诉你,是希望你借钦差的手去查。结果你倒好,自己跑去告官,命去了半条,你看你得到什么?”
霍昭汶表情不愉,勉强压下不悦:“赵兄所言甚是,是我思虑不周。但你之前还说能利用潮商被害的案子,让这些官内讧……可我看管文滨惯会阳奉阴违,比起他对钦差的畏惧,似乎更听顶头上差的话。”
砚冰摊手:“因为钦差没给到实际的好处,钦差查完案子,拍拍屁股就走,剩下管文滨还得面对来自上差和同僚的绊子,锒铛入狱都有可能。你说他会对钦差上心,还是听同僚和上差的话?”
霍昭汶:“照你这么说,得给什么好处?银子?”
砚冰:“两江的官不缺银子花。”
霍昭汶:“缺什么?”
砚冰:“官呗。管文滨洪州知府的位子坐了得有五年,今年就到任期,可他政绩平平,虽然能使银子买个好点的缺,但是更好的比如提刑使、转运使、安抚使这些,得朝中大臣推荐,否则想都别想。朝中大臣的推荐不容易拿,要是有谁能许他个三四品大官当当,我告诉你,管文滨能变成一条你说站就站、说坐就坐的狗。”
霍昭汶不太相信:“有这么神奇?”
砚冰:“不然?当官有瘾的。”
霍昭汶长了见识,心里有发泄不出的怒气,也有啼笑皆非,更多是看透两江官场而产生的荒谬感。
他在边境多年,始终关注东宫和朝廷动向,自诩谙于权谋,看透官场,游刃有余,不想两江给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