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王周沉默了许久,又回家想了好些日子,他才上门提亲。

他提亲之时,诚恳地道:“晚辈已经征得爹娘的同意,晚辈若是娶了宋小娘子,也会将宋叔父、婶子当成至亲来奉养。”

他是家中独子,要入赘,他的爹娘也不会同意,故而最好的办法就是他将来为宋冰、烈婶养老送终,待他们如亲生父母。

宋冰听了王周的话,表示要考虑一段时日,烈婶这急性子的人这会儿倒是一点都不急,而是赞同了宋冰的话。

于是夫妻俩考虑了近一个月,在多番打听王周的家世、名声之后,综合得出他颇有才名,只是因为家里穷,要供他读书,所以他都二十三了也没成婚的结论。

他跟宋夭夭俩人,一个是“大龄剩女”,一个是“大龄剩男”,家世也没有什么门不当户不对的情况,最终才同意了这门婚事。

宋冰与烈婶将县城的的吃食铺子连同那座小宅院作为宋夭夭的嫁妆记到了宋夭夭的名下,又给宋夭夭添了几十贯钱。这些是他们夫妇俩奋斗了二十多年攒出来的大半身家,虽然并非全部,可这份嫁妆还是让旁人眼热的很。

宋玉延问二十一叔,将吃食铺子给了宋夭夭之后,他们要怎么安排。二十一叔道:“我们这些年也赚了些钱,在乡里买了不少田,故而只能回去收一下佃租了,养养花草度日了。”

他跟妻子已经想好了,反正他们没有儿子,而女儿、女婿也无需他们来养,故而赚再多的钱也没用。家中有三十亩田,靠收佃租,他们也能安享晚年了。

宋玉延:“……”

也难怪有人眼热,原来二十一叔跟烈婶还是个隐形富豪,都当起了小地主来。

宋夭夭与王周年头便定了亲,不过因为王周来年要去考省试,故而赶在了年尾的时候办了婚事。

宋玉延送的这床棉被便很是时候,至少能让宋夭夭过一个温暖的冬季——因为王周过了腊月便要启程去汴京了,故而这“温暖”只能宋夭夭一个人独享了。

宋夭夭也担心王周去汴京会冷着了,便找宋玉延买了些棉花,给他缝制了一件棉衣。

且不说新婚的小俩口在分别时是如何的难舍难分,王周最终还是要与明州的解举人一块儿赴京赶考的。宋玉延与王致等人也去为他送行了,还祝福他能高中,从此青云直上。

王周带着众人的祝福北上了,宋玉延将宋夭夭送回到王家,又跟旁人打听了一下她在王家的生活是否过得去。虽说在宋夭夭与王周成亲之前她便打听到王周的父母老实好相与,可她也担心那是假象。

左邻右舍都说王家父母待宋夭夭很和气,有人酸溜溜地嘀咕他们可能是看在她的随嫁嫁妆的份上才这么和气的,可宋玉延知道宋夭夭也不是那种爱作死的人,故而目前双方的相处堪称婆媳相处的典范。

宋玉延回去之后便跟二十一叔、烈婶提了下,好让他们放心。

烈婶眉头一松,然后很霸气地道:“我有什么好不放心的?他王家的人敢欺负我女儿,那我准去收拾他们!”

宋玉延心想,有烈婶在,王家想让宋夭夭受委屈还真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