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蓝在这上面是真的有天分,自己也喜欢,居然一直坚持下来了。就算没什么朋友,也能自己一个人玩得不亦乐乎。张女士每每感叹戚蓝在学习上没什么天分,半点都不像父亲时,都忍不住后悔,早知道当初就让女儿跟着戚教授了,说不定在学术氛围里熏陶久了,也能开窍。

不管怎么样,戚蓝就这样长到了十几岁。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更多的自我意识。戚蓝这种特立独行的存在,自然也很难被同学们接受,虽然不至于遇到校园霸凌,但隐隐被孤立却是难免的。她虽然也觉得同龄人幼稚可笑,可真的被孤立,心里又不舒服。

戚蓝就是在这个时候,看到《向阳》的。这部作品探讨的,恰巧就是青春期的成长和各种人际关系变化,正好触到了戚蓝心里的软肋,她一下子就被能够在同龄人中游刃有余的江烈吸引住了。

最妙的是,这部剧不但讲解了各种关系,还给出了应对的办法。

那一年,戚蓝从小学升上初中,进入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这里没有人知道她的本性是什么,也不会有人对她带着天然的偏见,或许是鬼使神差,或许是自己也对交朋友这件事抱有向往,总之,在那个关键的节点,她下意识地选择了模仿江烈。

虽然没成为什么校园风云人物,但三年初中却过得相当愉快,戚蓝也成为了能够下课被一堆女生邀请一起去上厕所的人。

江烈真厉害,但能够创作出这个人物的作者更厉害。

于是,她开始关注阮渔。

因为这些成功的经历,所以戚蓝是真心实意觉得自己应该会像江烈的。当初阮渔说自己喜欢江烈那种类型时,她才会毫不犹豫地脱口道,“我就是江烈。”

不过看在阮渔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