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事先不知道李编剧要来,阮渔只准备了一份剧本。李编剧也不介意,就凑在华导旁边看,闻言笑着道,“不光是有点意思,还有点东西,是个好剧本。”
说着又调侃一般问华导,“这么好的本子,你真不拍?”
华导没有立刻说话,将整个剧本看完,眉头渐渐皱紧,半晌才叹道,“算了,老了,精力不济,就算想拍恐怕也跟不上了。”不等其他人说话,他又看向阮渔,道,“小朋友要是不介意,我倒是可以挂个出品人的名字。”
阮渔简直有点受宠若惊,导演当然是一个影视作品的灵魂,但是出品人对于一部作品的重要性也毋庸置疑,甚至由谁来导演都可能取决于他。华导肯挂这个名字,就说明对这个剧本十分看好,否则他这样爱惜羽毛的业界前辈,又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没必要分心来她这里挂这个名字。
何况说是挂名,但这名字写上去,他自然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比如这会儿,华导就已经琢磨出了好几个能接这个本子的导演,转头跟李编剧商量了起来。
这个结果跟阮渔想的不太一样,但也并不比华导亲自来做导演差。她很满意,旁边的戚教授也很满意。见他们这边谈得差不多了,张女士就从厨房走出来,笑着道,“别光顾着说话,开饭了。边吃边说。”
到了饭桌上,气氛就更加轻松了。因为基调已经定了下来,这时候谈的反而更多的是剧本本身,华导和李编剧都给阮渔提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令她受益匪浅。
没人喝酒,饭也吃得很快,半小时之后就结束了。
华导和李编剧都是大忙人,腾出一顿饭的功夫不容易,便也不再逗留。
把客人送到楼下,来接他们的是华导的助理,他留了阮渔的电话,关于剧本后续合作方面的事,之后会由他来联系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