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贾代善笑眯眯地看着他媳妇史令仪翻看着礼单,不时提笔在上面圈出几样,最后开口吩咐珍珠:“这些都收拾妥当,打发人南下给敏儿送去!”
反正亲家都去了,再也没法儿多心。史令仪心疼女儿,怀孕生孩子连带坐月子养孩子,但凡稀罕点且用得上的东西她都命人包了两份,连着两个有经验的妈妈一起,一起打包送给女儿——派去送信和领头的管事还是贾代善曾经的亲兵,是个有名的周全人。
这阵容到了南边,贾敏一见心里便热乎上了,晚上还跟丈夫林海道:“父亲母亲真是太小心了。”
自家事自己知,林家数代单传,林海心里也不是不担心,没想到除了服这么快妻子便有了喜,且大夫也看过,说这胎颇为稳妥,他喜悦之余便想着凡事尽量顺着妻子,“你是岳父岳母掌上明珠,自小连说句重话都舍不得,你有喜他们都恨不得能亲自照看吧。”
林海看得挺准。
荣府中贾政王咨夫妻已经给父母添了个小孙女,也没能夺走贾代善对女儿贾敏的偏爱:孙女小小年纪偏偏跟她爹似的,性子沉稳却活泼不足,贾代善偶尔逗一逗也就罢了……说起贾敏的善解人意又开朗明快,还真是无人可及,也就是贾攸还像他亲姐姐几分,因此颇得父母疼爱。
贾敏让丈夫奉承得扑哧一笑,心里却想着再写信传授弟弟几招,让他好好代自己在爹娘跟前尽孝。而他们夫妻两个好歹也得等她肚里的孩子满周岁,才能举家回京。反正丈夫林海也该精心准备春闱了:下届仓促了些,最好是下下回应考。看在爹爹和去了的公公面上,丈夫只要会试取中,圣上必会在殿试后赏个好名次,只是丈夫年纪太轻,总有一二不妥当之处,年少太得意没准就招了谁的眼,万一闹个“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还对前程有碍……贾敏这边有了谋算,便安心养胎,闲来和丈夫读读书,下下棋,甚至听丈夫专为她们“母子”抚琴,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而京城荣府,两个孙子满五岁了,将要正式读书,贾代善亲自给他们取了名。看着纸上父亲几乎力透纸背的字迹,贾赦和贾政一起应下:贾赦与水凝的次子叫贾琏,而贾政与王咨的长子名为贾珠。
隔壁宁府贾代化也给自家五岁的孙儿们定下了名字,贾敷的长子名珞——分明就是希望这个孩子能身体硬朗长命百岁;而贾敬的儿子则叫贾珍,倒是和荣府这边呼应上了。
当然,这便是隐晦的示好,希望宁荣两府能始终如一守望相助。
堂兄的好意贾代善自然从容接下,得空便和媳妇一起登门,商量些事关宗族的大事。
早先贾家在金陵并非什么大家族,但随着两位老国公发迹,也逐渐在当地有了名望。
如今随着贾代化贾代善兄弟身居高位,金陵的族人……听说“略”有些不像样了。京城里堂兄弟两个连带着一家子都夹着尾巴做人,老家族人倒先不管不顾地抖起了威风,渐有狐假虎威,欺男霸女,强取豪夺之相。
堂兄弟两个都觉得这兆头不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倒也是人之常情,可手段这么下作,可就是拖宁荣两府的后腿了。
贾代善为了历练儿子,也舍得把他丢进北疆大营,而贾代化为了自家前程,都肯暂时放任次子……这兄弟俩岂会轻易容忍族人的不当之举?
贾代化与贾代善兄弟达成一致:递名帖给当地刺史和县令,请他们一切秉公。并吩咐贾敷和贾政一起回金陵一趟,跟族老们说明是非轻重,顺便带些金银和人手,修整宗祠、老宅再多购置些祭田——这便是条稳妥的退路了,纵是贬谪乃至抄家夺爵,总不至于抄没祭田。话说回来,要是哪位子孙犯了灭族之罪……那就谁也救不得,预备什么后路也没用不是?
除此之外,再在当地寻几个名声不错的先生,建个家学,好歹让年轻一辈都读书知礼,还可选出出挑的族人好生资助提携,考出几个举人乃至进士,为官为将……人才辈出,自家才能算是真正兴盛。
兄弟两个在书房里商量宗族大计,而在宁府正院里,史令仪与嫂子史氏也正说着正经事:果不其然,史氏想让珞儿和珍儿一起到荣府跟着堂兄弟们一起读书。
话说荣府坐馆的先生各个出色,辞馆后又全都中了进士……这些先生可都是由史令仪的亲哥哥,做过直隶学政的史骞推荐而来,换做他们宁府,即使备下重金也未必请得来。也亏了这些年宁荣两府关系融洽,不然史氏还真不好意思开这个口。
于是贾代善笑眯眯地看着他媳妇史令仪翻看着礼单,不时提笔在上面圈出几样,最后开口吩咐珍珠:“这些都收拾妥当,打发人南下给敏儿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