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电话进来,罗誉看了眼屏幕,对合伙人道:“三个月。”说完切了电话,笑说:“消息这么灵?”
井小芸的表哥:“灵啊,当然灵,同学群都传开了,说你回来了。怎么样,要不要先聚一个,哥几个给你接风!”
……
《春光》的开篇便是罗誉回国经营工作室。
电影里一开始就揭示的“三个月限期”,简临直到今天才明白了因果。
当电影的主视角从罗誉转变成林曦的时候,简临从地上起来,挪去身后的沙发。
方骆北往里躺了躺,简临背对着躺在他身前,脖子下垫着一只靠枕。
大屏幕上,电影继续着,后面的剧情,无论方骆北还是简临,他们都很熟悉。
花园里的巧遇,楼道里的擦肩,罗誉初识井小芸,罗誉看到耿丘办公桌上的台历合照,林曦的迷茫,林曦偷偷看书复习。
当简临不再是林曦,他看林曦,便是旁观者的视角,不再有林曦的处境,没有林曦的内心,也体会不到林曦的挣扎。
只是明白,这里有个男孩,高三辍学,家境贫困,他还想上学,又明白家里的难处,不甘心,又想分担。
他在酒吧打工,老板是个熟人,还算关照他,但底层讨生活总有各种不易,年轻的长得好看的男生,也会招惹麻烦。
林曦的麻烦,让他手背多了一道伤痕,但除了忍,别无选择。
恰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男人。
这个男人他见过,在包厢那边的走廊里,被人泼了一脸红酒,笼统的称之为“客人”。
这个客人,竟然也是周奶奶已逝的丈夫的学生,名叫罗誉,是个从事艺术品生意的商人。
林曦以为罗誉没有认出他,就像罗誉以为林曦不记得他一样。
两人在周奶奶家结识,礼貌地交谈、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