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白鸽+番外 蜜秋 891 字 11个月前

“为什么是有时候?”边城又问。

“那几年,就是,一直没有回宜江的那几年,我都觉得我是。”

“现在呢?”边城看着童瞳的眼睛。

“我不知道,好像是,又好像不是了。”童瞳坦白:“我说不清楚。”

“南京待的久了,也不是没有感情,有时候觉得两边都是故乡。"他想了想又说。

地库里的书店很凉爽,沿着缓坡向上,书店中间的休息区正在举办一个小型座谈会,在讲历年来获奖的奥斯卡纪录片。

童瞳和边城站在人群后,听了会,边城碰碰他胳膊:“你的专业哎。”

童瞳轻声说:“嘘—我才一个新人。”

主讲人看起来像一个教授或学者,他讲到了《花边国王》、《伍德斯托克》,又讲了当年引起巨大媒体舆论的《寻找小糖人》,他说:“当年马利克·本德让劳尔拍这片子的时候经费非常紧张,影片的后半部分基本是用手机拍完的,但完全不影响它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这说明什么,说明对纪录片来说,想法和意义的重要性,远远大于表现手法,我最近发现一部系列记录短片这方面做得很好,国内的,名字叫《吟唱者》,大家可以去视频平台上搜一下,据说这个团队的经费也是捉襟见肘,摄制组一共才五六个人,但做出来的片子质量非常高。”

骤然听到《吟唱者》的名字,童瞳楞了下,边城却攥紧了他胳膊,明显比他还要兴奋。

底下有同学举手:“老师,您说的这个片子我看过,最近才知道,一口气刷完了12集,真的非常感动,拍得很质朴,但就是很感动。”

又有同学说:“这片子的导演是沈沉,是拿过国际大奖的,他不是玩技术那类,就是很走心,之前拿奖那片子也是,拍了十年,都把我看哭了。”

中间的主讲老师连连点头:“我很赞同大家的观点,做社会人文类的纪录片要祛除那些花哨的东西,要有这个意识,技术和表现手法的东西需要懂,但懂了之后要把它抛弃掉,要走心,对纪录片来说,真诚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