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真舍不得苏知青啊。
好不容易能时常见面,就算什么都不做,就这么和苏知青一起在河边散步也很开心啊。
第55章
陆建军最后还是换了工作, 他想着趁年轻多挣些钱,等以后结婚了,大不了再换个清闲的活儿。
他现在只想着挣钱,还没有意识到换了工作后他最大的收获不是金钱,而且开阔的眼界和一个商人的思维方式。
苏敏去了市里接受了表扬,还被个记者采访了半天。
和她一起接受采访的都是一起接受表彰的先进个人,道德模范。
这些人有的业务能力强, 更多的是乐于助人, 为人很是无私。
记者问起来苏敏为什么有勇气救两个孩子,苏敏就说起她的生活经历, 说起她插队老乡对她的帮助。
然后引出原主亲生父亲和后妈继妹的事。
苏敏知道这样的采访稿要是上报纸也最多是市里的报纸,省里的报纸。
原主老家和她插队下乡的地方隔着十万八千里,老家的人是看不到这样的报纸,也不会在舆论上对原主的亲爹后妈有什么打击。
但她要先在本地把自己被亲生父亲抛弃的人设立起来。
她对于未来还没有太多的打算。
只是想着要考大学。
至于考什么大学, 电影学院她是有心但她作为这个学校的学生, 在看校史的时候知道在恢复高考后北影是有招生的, 可名额及其稀少。
而报考的学生多是文工团, 话剧团,电影厂那些有表演经验的人。
苏敏很有自知之明, 在恢复高考的前三年,电影学院的名额她应该争取不上。
所以她想选择其他学校, 她自然是希望自己可以去大城市。
考北京的大学,上海的大学。
但她又不知道自己现在自学的是个什么水平,作为保底的打算, 她最起码要考林城的大学。
她现在下乡的地方就是林城下面的一个公社。
留在林城那她和陆建军其实也还是在老家,只是从村里到了市里。
林城又是省会城市,以后虽然不如北京上海这种一线城市,但也是很有名的大城市了。
要是将来真没机会考到北京而是留在林城,有苏敏现在说的这些话,讲的那些被亲爹后妈继妹欺负的故事。
改革开放后,就算原主的爹不要脸的找到林城来,苏敏不搭理他们也只会被说他们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