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月娥说:“可不是,哎呀,这事儿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这陈小玉嫁的男人,也就是我们厂的副厂长,以前的老婆难产没了,留下了一个闺女。这陈小玉也带着一个同岁的闺女。平时看陈小玉面儿上对他丈夫的闺女也可以。我们左邻右舍的也就都没搀和,毕竟是后妈,谁也不能要求她就和亲妈似的对那个孩子。”
刘燕赞同:“这也是,这后妈面儿上过得去就可以了,本来就不是自己生的,怎么能亲的起来。”
“是啊,可没想,到了七零年,那闺女就一声不吭的下乡了。当时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那闺女才初中毕业,只有十三岁。”
“十三岁,这也太小了吧。”
吴月娥就说:“可不是,而且最过分的是陈小玉亲生女儿,就她带来的那个竟然让她男人走门路,进了我们纺织厂当女工。”
刘燕面露鄙夷的说:“那她这事儿就做的太不地道了,亲生的留在市里吃香的喝辣的。不是亲生的就着急忙慌的撵去村沟沟里。平时陈小玉很会做人,会来事儿。没想背地里上她竟然是这种人。”
“我们也没想到,等我们这些一个楼一个厂的都知道了,那姑娘早去乡下了。”
她这说的也不是实话,当时苏敏可是哭了好几天,整个楼道都能听见她的哭声。
但这是苏庆国的家事,他这个当亲爹的都不心疼自己闺女,那作为邻居的也不会不懂眼色的给苏敏讨个公道。
吴月娥又说:“这下乡了也就没办法了,只要陈小玉好好补贴着闺女,让她在乡下日子不要过的太难也就是了。”
“这是很应该,我们医院里不少医生家有下乡的子女,在乡下干活累不说,挣来的共分根本不够用。我不少同事每个月要把一半的工资寄出去呢。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孩子不在眼跟前,大人再心疼,除了寄点钱也没别的办法了。”
“所以我就说这陈小玉不地道,平时我们难免问起来说苏敏在乡下过的好不好,她都说过的可好了。我们都还以为她有给寄钱,没想到啊,从那闺女七零年下乡,陈小玉没有寄出去过一分钱,一张布票,一个包裹。”
偷听的几个小护士忍不住吃惊的叫出声。
陈小玉可是她们医院的大名人,不仅嫁的男人好,自己也会穿戴,会打扮。
这刚进农历十月,天冷了一些,陈小玉就买了新的羊毛大衣穿。
还配着高跟皮鞋,可洋气了。
听说那一身要五六十呢。
没想到陈护士长宁可把钱拿来买华而不实的东西,也不愿意给继女一些帮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