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氏因要照管家务,无暇前去,便托了小刘氏带她们,小宝与贤宁本是闹着也要去玩的,可小刘氏担心他们会捣蛋,不肯答应,端宁便哄两个弟弟,只要他们乖乖完成功课,他便带他们到外头去骑马,两个孩子这才消停了。
云居寺是附近一带极负盛名的大寺院,占地极大,其中天王殿后有一处大院落,就是此次法会举行之所。而且在仪式之后,有寺内的高僧在释迦殿前的院里讲经,许多信众都去听。淑宁一行也跟去了,张保事先打听好qg况,为她们订了一个小厢房,就像许多前来听讲经的富贵人家女眷一样,隔着一门帘子听外头的僧人讲解经文,若有不明白的地方,便用纸笔写下,托外头的小沙弥送上经坛,自有高僧当众讲解。
芳宁听得极认真,还送出不少纸条,都一一得到了解释,心里只觉得豁然开朗。回家路上,她高兴地对淑宁说,此行受益斐浅,早知道到这种大寺庙里听高僧讲经,会有这么多好处,她早就该来了。淑宁微笑着附和,心里却添了忧虑,这不知算不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四阿哥果然来了,他傍晚时到达,当时淑宁一家正准备吃晚饭。佟氏一接到消息,就带着端宁到后头去了,饭桌上只有张保带着淑宁贤宁芳宁以及小刘氏母子在。虽然宅院里并未像上次那样禁止下人通行,日落后封园的措施又已经持续了一段时日,家里人并没有怎么起疑,但气氛还是多少有了些变化。芳宁似乎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微微有些不安,淑宁便谈起今天法会的所见所闻,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晚上,淑宁还特地到芳宁院里,拉着她去找小刘氏聊天,专门找她们喜欢的话题聊,直到一更过了才离开。第二天,佟氏知道女儿做的事后,淡淡一笑。
……
话说附近村里原来的大地主余家,最近又有了新的变化。那个被关进死牢的儿子,终于定了秋后处决,任凭他父母如何求人都没用了。可能是因为过惯好日子,而余家自从败落以后,没法再象以前那样大手笔地贿赂狱卒,那个儿子染了重病,在判决下来后没两天,就病死在牢里。
余家的父母受到极大的打击,双双病倒,家计落在年轻的女儿身上。往日他们为救儿子欠下大笔银两,那些债主此时也纷纷找上门来bi他家还钱。余家老父本来是打算把女儿许人换些银两,却被女儿余桐拒绝。余桐那时已掌握家中大权,毅然请亲友长辈出面,把家中大宅卖出,得来的银钱还了债只有些许剩余,她便在村中另赁了一座小院,带着父母家人搬进去,凭着自己做些女红针线,或是浆洗衣物,或是带几个蒙童挣钱。
她父母无法谅解女儿卖掉祖宅的行为,但又卧病,只能靠她赡养,每日都责骂不绝。但村民们倒是对余桐十分佩服,又见她针线活好,又识字,待人也和气,便常常帮衬着些。那卢家小姐,本来也曾讥笑过余桐,但见她这样,倒收起嘲笑之心,时不时地分些活计给她做,让她多赚些。因此余桐虽然日子不太好过,倒也勉qiáng能养活一家人。
余家的事附近人家很快就传遍了,淑宁家自然也不例外。佟氏在与家中女眷闲谈时说起此事,对余桐的心气与决断十分佩服,听说她扎得一手好花,还擅长打络子,便说要请她来家里帮着打几个。淑宁留意到芳宁眼光有些黯然,似乎隐隐有些悲伤。
事后淑宁私下问芳宁为何难过,芳宁道:“我只是为那余小姐伤心,她为家人做了那么多,却只换得责骂,我有些替她叫屈。”淑宁默然,难道说余小姐得不到家人谅解的事,勾起了芳宁对自己与生母陈姨娘关系的心结?
过了两天,淑宁禀明母亲,请余桐到家里来教自己和芳宁打络子,地点就在芷兰院。余桐教得极用心,连配色的诀窍也传给了她们,什么松花配桃红,葱绿配柳huáng之类的,还教了好几个花样。淑宁学了很久,才学会了梅花与方胜两款,而芳宁虽然只学会了一样,却打得挺漂亮。
那余桐临走时,芳宁特地另给了她五两银子,这本是她积下的月钱,但余桐却出人意料地拒绝了。芳宁吃惊地问她为何不收,余桐仍是带了一丝羞怯怯地道:“只是教小姐们打几个络子,府上的管家已经付过报酬了,小姐的好意,小女子心领。”
芳宁沉默了一会儿,才道:“我知你家中不宽裕,只是想尽些心意。你多得些银两,回家也可少受些气。”余桐轻轻摇摇头,道:“我只要凭自己本事能挣多少就挣多少,小姐还是收回这份好意吧。家里人……不过是一时委屈,习惯了也就好了。”
佟氏因要照管家务,无暇前去,便托了小刘氏带她们,小宝与贤宁本是闹着也要去玩的,可小刘氏担心他们会捣蛋,不肯答应,端宁便哄两个弟弟,只要他们乖乖完成功课,他便带他们到外头去骑马,两个孩子这才消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