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可比上清镇热闹多了。”两人所住的院落在一条比较安静的街道上,出门得过一个胡同才能进到正街。

古曲县城的正街可以并行三辆马车,两边商铺林立,应有尽有,书铺,酒楼,布庄,典当行等等,不一而足。

哪怕太阳炽热,也挡不住街上的人来人往。

两人沿街而逛,屋檐恰好能遮挡一些阳光。

夏文泽对古曲县城更要熟悉一些,便由他带着孟一宁,“前面有间书铺,以往若是来县城里,我便是去那里。老板是个秀才,为人和气,许多寒门学子买不起书,他便允许他们在那里看,若是借阅回家看也可,只是强调要爱惜书,还回来时不得有损。并不要借阅费。”

夏文泽对那位书铺老板很有好感,他并没有一般文人的清高,也不会用异样眼光看他。见他来买书,还会给他提意见,偶尔还会与他谈论一些文章。

“那我们去逛逛那里?”孟一宁听他这么说,倒是有点想去看看那位老板。

夏文泽笑道:“下午再去吧,此刻他应是最忙的时候。”

“下午不忙?”孟一宁倒不是非要去。

“对。”夏文泽拉着孟一宁进了一个茶楼,让小二带两人上了楼上雅间,“上午来书铺请教他的学子比较多。他没收学生,只是为了给寒门学子方便,便说了上午可以去与他讨论学问,下午是他自己的时间。他喜爱看书,开书铺也有这个原因在里面。”

孟一宁赞道:“这人挺好的。”

“是。”夏文泽拉着人在自己身边坐下,“这几天我们多逛逛,看看有什么需要的再买上一些。”

“嗯。”孟一宁趴在窗框上往外看,“这一路往边关去,我们买些这边的特产带到下一个地方卖,这么一来,不仅能挣钱,还能在中间暗藏一些东西交易给爸妈跟展佑玺他们。”买买卖卖的,谁知道他们手上有些什么东西。

夏文泽闻言点头,“你让何管事十号过来,是还要给他们留一些银两?”

“对。”孟一宁接过他递过来的凉茶,“我怕他们到时候银子不够用,想着这几天我再换点留给他们。”美食城跟百货超市他们得在他们两人从边关回来之前建好,需要的银两最好是准备得多一点,以防万一。

作者有话说:

晚安~么啾~

第108章

▍我有个想法。

九月的正午, 流火的赤阳,扭曲着空气,大街上已经少了许多人, 倒是街道两边的酒楼茶馆里已人满为患。

孟一宁两人在茶楼坐了一会儿之后便寻了一个不大的酒楼进去, 午饭两人就准备在这里解决了。

“菜价比早前贵了不少。”孟一宁看了眼掌柜后面挂在墙壁上的木质菜牌, 菜牌呈长方形,上面是菜名,下面便是菜价。

古曲县城不少的酒楼他们都有买过菜,基本价格都是知道的。但是现在一看, 就连这个小酒楼的价格都比他们早前买的那几个大酒楼菜价贵了十几二十文不等,可想而知那些大酒楼的菜价怕是只会更高。

“怕都是那场天灾闹的。”夏文泽拉着孟一宁跟在店小二的后面上到二楼的雅间, 选了三菜一汤。旱情本就让粮食蔬果活得艰难,一场冰雹下来, 粮食蔬果怕是硕果仅存。

店小二拿着白布巾将桌椅擦了一遍,“两位喝点凉茶稍等。”

“南方这边旱灾冰雹,也不知道原本就少雨的北方如何了。”孟一宁属实有点担心,边关在北边, 冬天苦寒,夏季风沙漫天,这几年雨水丰沛的南方都在逐年缺水,那本就缺水的北方及边关,怕是只会更糟糕。

这个时代又没有报纸电话类的东西, 想要知道那边的消息实在太难了。

往往听到消息时,都不知是过了多长时间的了。

夏文泽心里其实也有点担心, 但他不能表露出来, 还得宽慰孟一宁, “放心吧, 草原匈奴凶悍,这几年都有大小不等的战役,朝廷再如何也不会让边关的将士饿着肚子上战场的。”这点他还是有些信心的,当今是个明君,上位之后一系列惠明措施委实让百姓松快了不少,且当今也不是个重文轻武的,上窑村也并不是没有服役回来的人,并不曾听闻他们说边关将士有饿着肚子上战场的事。

吃得虽说不好,但的确是能吃饱肚子。

原主也从那些服役回来的人那里听说过边关的事,加上上次哥哥托战友送东西回来时,他也打听过,的确是没有过饿肚子上战场的事,吃饱穿暖是没问题的。

孟一宁看着外面街上寥寥几人,脑子里有些东西在慢慢成型,“这几天我到处转转,有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