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第75章

赵老大深知殿前都指挥使的重要性,历来在这个位置上的都是他的心腹。不过上一任都指挥使被人告密说他自己在培养心腹亲兵,赵老大在这个问题上十分敏感,也没有查证就将他革职了,之后这个位置便一直空着。

而静江节度使杨义是赵光义的人,若将他安排到这个位置上来,那无疑是进一步壮大赵光义的实力。

沈亿陆不知道这样的传言从何而来,所以十分慎重。

阎舒从他的态度中明白了,杨义没有被提拔为殿前都指挥使,也就是说,赵光义的势力发展似乎没有原著里那么顺利。

沈霁可不关心陌生人有没有升官,她听说赵老大夜不能寐,关心道:“官家做啥噩梦了?”

沈亿陆道:“官家没说,谁又知道呢!”

……

实际上赵老大做的噩梦还真无法与人言说。

赵平在离京之时给他手书一封,言语之间不乏冷嘲热讽:“外人都说我与皇弟不和,常在你面前诋毁他。如今我走了,他依然是你心目中忠孝完美的弟弟,你们之间也不会再有嫌隙了,你就好好疼爱他吧!”1

赵平与赵光义在赵老大心目中的地位曾经是一样的,三人情同手足,情谊非一般人可比。然而赵平希望赵老大将自己儿子培养为继承人触犯了赵光义的利益,二人才会反目。

且赵平在赌赵老大从亲弟弟与亲儿子之间会选择亲儿子,但他低估了赵老大的弟控程度,才会有此一败,内心有怨言也是不难理解的。

赵老大没有跟他一般计较,但是当晚夜里便做了个噩梦,梦见北齐皇帝叔侄同室操戈的画面,醒来后他心有余悸,但认为自己是受了赵平的话的影响,才会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结果第二天夜里,他又做了同样的梦,甚至还梦见北齐开国皇帝高洋死后,儿子继位,结果被权势滔天的弟弟高演所杀。

高演还曾说过不杀自己的侄子,结果他还是食言了,杀掉了废帝侄子。等他到了临终之时,担心自己的弟弟高湛效仿自己,所以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反而传给了高湛,并且嘱咐高湛,希望他善待自己的儿子。

高湛也答应得好好的,可转头就把自己的侄子都虐杀了。

赵老大醒来后就开始动摇,觉得是不是上天在预示他什么?

于是本来要封赵光义为晋王的,结果因这个噩梦,他硬生生给改了个封号。之所以没有取消给赵光义封王的念头,是因为他不想因为一个梦就跟自己的手足产生嫌隙。

连着几日做了这个噩梦,赵老大就差没让人进宫做法了,自然也就没有心思去安排班次什么的,有与赵光义走得亲近的臣僚提出这事,他也挡了回去。

等赵老大退了朝,其第三任皇后宋氏便过来劝他:“官家身子不适,不如别去玉津园了,在宫中多加歇息吧?”

赵老大道:“你提醒了我,明日巡幸玉津园计划不变。”

宋皇后没想到自己的劝说反而起了反作用,正不知要如何劝说之际,赵老大又对王继恩道:“去与薛卿、沈卿说,让他们明日陪我一同去玉津园。”

王继恩领命,顿了下,试探般问是否要叫上秦王赵光义。因为往常赵老大去玉津园观刈麦都会让弟弟随行,今日叫上了两位宰相,却唯独没有叫上弟弟,这有些反常。

赵老大拧眉,似乎不满王继恩多此一问,不过还是答道:“他刚获得晋封,还有许多事务要处理,就先别打扰他了。”

宋皇后内心窃喜,道:“不若叫德芳陪官家去吧,德芳自打出生便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不知人间疾苦,还需多些历练。若能跟官家一道去玉津园观刈麦,他定受益良多。”

赵德芳是赵老大存活长大的两个儿子中的幼子,如今十五岁,他的生母是赵老大的,被赵老大相中,于是纳为皇后,之后赵德芳便由年长他七八岁的宋皇后抚养,二人亲如母子,眼瞧着赵德昭已经成年并且开始涉政,宋皇后心中也替赵德芳着急,才会想办法促进他与赵老大的关系。

赵老大深深地看了自己年轻貌美的妻子一眼,道:“也好。”

宋皇后面上一喜,就要去通知赵德芳,然而赵老大又吩咐王继恩:“去把曹家小子、薛家小子及沈家小子一并喊来,正好观稼之后去习射,让他们陪我松松筋骨。”

王继恩和宋皇后都琢磨不透赵老大的用意。

王继恩出了门,向薛正安、沈亿陆传达了赵老大的旨意,回来的路上遇到了赵光义,后者与他寒暄,他左顾右盼,见无人,便将赵老大退朝之后的事告诉了赵光义。

赵光义挑了挑眉,没说什么,只向王继恩道谢。

——

朝中诡谲的局势,沈霁自然不知晓,她在沈亿陆这儿没八卦出什么,准备开溜。沈亿陆揪住她,转达了官家明日让她一同去玉津园的旨意。

沈霁一脸惊喜:“那敢情好,我还没去过玉津园呢!听说那儿种了成片的麦与水稻,还养了各种珍稀的飞禽走兽,我要去!”

“你别只顾着玩而忘了分寸。”沈亿陆对她千叮咛万嘱咐。

她被迫听完她爹的唠叨,回去就高高兴兴地跟李云杳报备明日的行程。

翌日,沈霁把自己收拾妥当了,跟着她爹一块儿出了门随赵老大前往南郊的玉津园。

作为皇家最大的园林,玉津园拥有千亩良田,种了小麦与水稻等粮食,每年栽种水稻、收割小麦的时节他都会来看插秧、刈麦,以示帝王对农业的重视。

园中还有汴梁最大的动物园,里面养了占城、江南等进贡的白象几十头,及孔雀、犀牛、狮子等珍兽。

赵老大除了来关心农事、游乐之外,也会在这边习射,几乎一年要来两三趟。

到了玉津园,首先要进行的是观看刈麦的活动。赵老大坐尊位,跟从他过来的臣僚们分别站在两边,然后玉津园官吏一声令下,田中的农夫便开始收割麦子。

沈霁看得想打哈欠。正好精神不济的赵老大走神之际瞥到她的小动作,有些不高兴地把她喊出来,问:“刈麦对你来说,便是这般无趣?”

看到沈霁撞枪口上了,沈亿陆心里也着急,就要出列请罪,沈霁却问赵老大:“官家,刈麦当然不无趣,可是咱们这样干看着,确实挺无趣的。”

“你这是什么意思?”

“官家观稼乃是重视农桑、关心民生、勤政爱民的体现,不过只是坐在这儿看着,哪能体会到百姓刈麦的辛苦?不如咱们下地吧!”

此言一出,让不少人倒吸一口凉气,年少的赵德芳站出来道:“自古观稼皆是如此章程,爹爹乃天子,何必跟农人一样亲自下地?”

本来赵老大是不想下地的,想着既然沈霁想要下地,那就让她们这些年轻人下地好了。可听到自家儿子的话,他瞬间改变了主意,决定以身作则:“我既是天子,也懂‘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之理,若不能亲身体会百姓的疾苦,怎能叫爱民如子?”

于是他豪迈地用襻膊挽起袖子、裤腿,就吆喝着众人跟他一起下地割麦。

众人:“……”

虽然内心是拒绝的,但皇帝都做表率了,他们焉能躲懒?便慢吞吞地脱了长靴,跟着赵老大一起下地。

而率先提出这个建议的沈霁早就溜到田间,问农人要了镰刀,她还殷勤地把多余的镰刀分给她爹跟薛正安等人。

沈亿陆:“……”

你个不孝子,也不看看你老子多少岁了,今天弯腰一下,明儿回去就直不起腰了信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