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读书能赚钱

否则……若有百姓告状,查证属实,他们将遭受极其严重的惩罚。

在有几个不服的刺头以身试法下,剩余国子监监生就差把这些百姓当祖宗供着了。

毕竟……这里可是反贼窝。

他们就算是被反贼头子砍了,全城百姓也只会大声叫好。

“老人家,你这可说错了,可不是给钱,而是鼓励你们入学去读书识字。”梁子秋温声细语地说道。

他是国子监监生里少数几个,出自寒门的学子。

因此对这些百姓们,天生有种亲近感。

他也是这段时间以来,受到百姓好评最高的小吏。

“读书?老汉都六十多岁了,种了一辈子地,怎么会读书?”一个拄着拐杖的老者走了出来,用不大不小的声音嘀咕着。

梁子秋连忙上前搀扶着,陪笑说道:“主公说了,有教无类,上到耄耋,下到垂髫,都可以入学的。”

这个老者杵了杵拐杖,板着脸道:“你这后生,又来了!动不动就说这些咱们听不懂的,你刚才说的老汉一个字都听不懂,还读什么书啊?”

说着他一边摇头,一边就准备转身离开。

梁子秋连忙给他让开道路,同时赔罪道:“是晚辈鲁莽了,主公说了,五岁到七十岁的百姓,都可以入学读书,每日包吃,只要通过了毕业答辩,便可以获得三百文钱,其中学的最好的三个人,还能获得一千文钱。”

他好一番解释,围绕着他的百姓们才理解了政令的意思。

刚才想要走的老者也停了下来,和其他人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

“入学就有三百文钱?”有年轻的百姓眼睛放光。

“屁!需要那劳什子答辩的!估计没几个人能拿到!”有精明的百姓已经琢磨了起来。

“就算拿不到,也包吃啊,反正就一个月时间,不亏!”

……

梁子秋看着眼前议论纷纷的百姓们,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

说实话,和那些满腹抱怨的监生们不一样,他是真的喜欢这里。

虽然没有洛阳城繁华,但那个神秘主公的政令,却是欲让天下寒门,都读书识字。

他就是出自于寒门。

父母早亡,靠着村间邻里的帮助,给他筹措了束脩,一路求学,好不容易进入了国子监。

他对这些泥土里的百姓充满了好感。

因此这个政令一推行下来,他便十分卖力地解释这个政令的好处。

讨论了许久,这些百姓们议论的话题忽然一变。

“去!反正去了又不亏!”

“就是!晚上读书而已,又不耽误农事!”

“没错,若是读得好了,还有三百文钱拿,不,是一千三百文!”

“呸!就你那脑子,恐怕连五岁娃娃都比不过!”

……

“给老汉报个名!”

在那些百姓们讨论的时候,七十余岁的老者颤颤巍巍走到了梁子秋面前,接过了纸笔,写上了他的名字。

梁子秋一愣,看着老者以歪歪扭扭的字迹写出“陈旱霖”三个字,心里唏嘘不已。

在前些日子里,主公府推行居民身份证,呼吁全城百姓学会自己的名字。

当时派遣了所有小吏,教导这些百姓们各自的名字。

陈旱霖的名字就是他教的,据说他刚出生的时候,乡里大旱,一个路过的书生给他取的这个名字。

“老人家,身份证。”

梁子秋随后,便拿起陈旱霖的递过来的一个卡片,在洁白如雪的纸上,开始记录他的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