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宁洪福从后院采来的豆角,她又拿来挑拣清洗,放进大锅里煮熟。之后让宁洪福剁碎了,一会儿伴着凉皮吃。
“爷爷咱家还种了什么啊?”
“种的东西多着呢,咱家壮劳力少,就你大伯一个,我呢也只能算是半个壮劳力。咱家有三十亩地,十亩种了玉米,其他的有小麦、大豆、花生、番薯。”
“这么多啊?”
朱熹妹笑着补充,“不只是这些,咱后院还有呢。还有一头猪,十多只羊,和十来只鸡。”
“哇,这么多好吃的。”
看着孩子天真的模样,老两口都笑了。
“那咱家不是很有钱吗?”
宁洪福脸上的笑淡了些,“哎,咱这靠天吃饭啊。若收成好一年下来也有一百多,家里还得化用开销……”
“老头子!你和孩子说这些干吗!?”
被老伴儿一呵斥,宁洪福这才反应过来,他看着老伴儿呵呵一笑。
“呵呵……我去地里看看。”
看着爷爷离开的背影,宁秋思忖着。
种了三十亩地,家里还养了不少牲畜,这一年也才一百二。听爷爷口气,这还是收成好的时候,若不好还得打折扣。
家里还有四个大人四个孩子要养活,真不知道爷爷一家是怎么攒下一百多,去海市看母亲的。
现在自己这个身体才五岁,很多事情不能做,也不适合去做。但这并不妨碍她用脑袋去思考,她得像个办法让爷爷一家生活过得宽裕些。
现在是八三年,农村已经实行了分田到户的政策,除了上交给国家的粮食,刨去购买种子和化肥的投入,剩下的才是农民的纯收入。
现在家里种的都是粮食,经济作物几乎没有。
但种植经济作物收益比较慢,至少得几年才能看到利润,在此之前还需要一笔可观的投入。而且如果改种其他的作物还得从新学习种植技巧,最重要的还要祈祷老天爷的帮忙。
这么想来,至少现现阶段这条路并不好走。
想起在国外中餐厅打工的那段日子,宁秋觉得或许可以从吃的方面入手。结合自家种的农作物,做一些吃食拿来卖。
正想着,有人敲响了院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