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诚搬来了凳子,宁秋坐下后脱去鞋袜,露出红肿的脚踝。
“这是肿了啊,诚啊,快去卫生所卖两副膏药回来。”
宁诚应了声,快步出了小院。
“奶,没事的,就崴了下。”
朱熹妹心疼的抱怨,“你这丫头,走路咋不看路呢,好端端的怎么把脚给崴了。”
宁秋也不想啊,要不是半路窜出个人……不过话说回来,也不能把责任都怪那人头上。要不是自己双腿发软,也不会发生这种意外。
宁诚脚程很快,没一会儿功夫就拿着膏药回来了。
“来,快贴上。这膏药好使,贴上几副就没事了。”
药膏是卫生所的大夫用自制的,带着一股草药味,贴在皮肤立马就能感到一股热意,隐隐作痛的脚踝瞬间松快了不少。
宁秋站起一瘸一拐的把奶奶和大伯拉去了正屋,在桌边坐下才说起正事。
“今天我在县里看到了那家食品店。”
宁诚急切的问,“怎么样?”
“我进店里看了看,和村长说的一样。那家店卖的商品大多都是益明食品厂的,就是找来我家买配方的那家厂。”
宁诚立刻就回过味了,“难怪盯上了我家的作坊。”
朱熹妹还有些糊涂,“什么难怪啊?”
宁秋和奶奶解释。“奶,我们家做的虽然赶不上益明食品厂的好吃,但价格便......
宜啊。大伙儿都挑便宜的买,那贵的自然就卖不掉了,那家店的生意自然就差了。”
朱熹妹也想明白了,“原来是这样……”
“嗯,咱家批发给村里的量并不少,影响到那家店的生意。而且店并不是国营的,而是私人开的。能说动卫生和工商部门,这家店的老板人脉挺广。”
宁诚表情凝重,“那咱家这作坊是不是开不成了?”
“开的话一定会有很多麻烦,有那个老板从中作梗,很有可能连证都办不下来。退一步说,就算了办了证,对方也不会让我们好好做买卖,一定会想出各种办法来找我们的麻烦。”
“……这可怎么办啊?”
“其实咱家开作坊就是为了挣钱,挣钱的方法多了去了,咱们没必要和对方较劲,开不了作坊咱就干别的。”
“干别的?”其实这也是宁诚早上想问宁秋的问题,“咱一家都是农民,除了种地,就是做那些吃食……还能干啥?”
“我已经有个注意了,不过还得等爷爷回来,一家人商量一下。”
宁诚眼睛亮了,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啥注意?!”
“晚上我炒几个好菜,咱把村长也叫来,到那时我再和大家说。”
下午宁洪福从地里回来,得知宁秋崴了脚,他鞋都没换就跑进正屋。
“秋,你脚没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