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雪雁也不能让老爷子花老本,来的第二天就给了五十,之后差不多每周都给五十。
十一月就入冬了,自家有服装厂,往年雪雁都是给老人买了新衣服送回去,今年不用了,厂里随便谁加个班,里里外外的就能给做出来。能加上这个班的那还得是栽剪技能最熟练的,小组长啥的才能抢得上呢。
不光是老爷子来了之后穿得立立整整的新衣服,家里人特别是孩子们,新衣服更是多得穿不完。以前苏玉梅的店就是以童装和女装为主的,特别是童装,大部分都是雪雁给画了样子做的,独一份儿,一直就卖得很好。服装厂开工之后,一半的机器都是做童装。直接从纺织厂进料子了,可以选的布样子多了,价格也低了不少。再加上各种装饰品,成品出来让谁看都是特别好看的。这做衣服,不可能一下子就大批量的做,推前肯定要先做一些样子。自家孩子们穿的就都是那些。他们穿着出门,收获得评价好的,才会小批量的生产,然后放在自家批发点批。再根据客户的反馈加大生产量。
因着样子新,又好看,还洋气。自家厂里生产的衣服实际上基本都进了京城,魔都之类的大城市。还经常的断货,没办法,就七十台缝纫机,一天最多的时候也就做三百件左右。都是跟着车队的顺风车送货,车队有到哪个城市的就送哪个城市,谁抢到了谁算。
刚开始衣服上市市场没打开的时候,还是自家的司机们,兼职着推销员,王森排班的时候,把那灵透、嘴皮子利落的多往大城市安排,货送到了,在当地停上一半天儿的,往服装市场上去,还着样子往出推。开始就是十件八件的,把衣服放在人家店里,先卖后收钱。一点点的打开的市场。
不是雪雁不想扩大规模,实在是没办法,没有那么多的厂房,再加上天气冻了,也实在不方便动工。再一个就是,没有合适的地方。咸菜厂那边建了两个暖库,地方还剩下很多,是她自己,老觉得咸菜厂靠着服装厂,别别扭扭的,不想在那边儿建。更重要的,还想借着服装厂的名义,能再圈一些地。没有什么比地更值钱的。
再加上,冬菜压了二十几万,暖库里水果又压了三十多万。手里也没剩下多少钱了,得再攒几个月才行。
暖库第一年,保质期短的水果一点儿没敢进。压得全是香蕉苹果和梨。这三种水果是目前最受欢迎,也是相对好保存的。都是挑得最好的品质,从产地运回来的,几分钱一斤拉回来,只要能剩下一半儿,也是几倍的利润。
冬天农歇,雪雁也能轻松一点儿。咸菜厂在京城的总经销商张东方张总帮着联系了医院,终于有时间可以带着罗成两口子和晓海去京城看病了。
家里一直没有买私家车,他们也是搭着货车进的京城。张总给安排了酒店,又一起吃了个晚饭。并没有聊生意上的事儿,就聊了点家常。
说起来也是缘份,这位张总,是王森战友的堂哥。王森当初是在京城当的兵,当了两年,入选了特战队的训练营,两百人的训练营,是各部队选出来的兵王,四个人一个宿舍,其中一个叫张红旗的跟他关系最好,是过命的兄弟。真的一起玩儿过命的那种。当初王森受伤退役就是跟他一起出任务的时候伤的。后来王森当了运输队长,往京城里送货的时候,找战友小聚。张红旗那会儿在总|参上班的,出来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