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皇帝得神人天授?

旗语和灯语,是后世仍在使用的通信方法。

旗语比较常见,各国海军仍在用。通过挥动旗帜,代表不同的数字和字母。

然后这些字母和数字,就能通过数字码和字母码,转译成文字信息。

朱由检之所以制定数字码和字母码,主要就是为了用旗帜传递旗语。这样船只在航行时,就仍能够通信。

旗语提出之后,群臣再次惊叹。负责整修长城防线的秦士文更是提出:

“旗语不仅可以用于海军,边军也可以用。”

“站在烽火台等高处挥动旗帜,可以让很远的人看见。”

“这样烽火台传递的信息,就能远胜以前。”

提议让驻守烽火台的士兵学习旗语,定时挥旗传信。

这个方法,引来兵部官员赞同,户部官员反对——

九边饷银压力本来就大,再给他们增加支出,户部撑不下去。

户部尚书毕自严指出:

“用手挥动的旗帜太小,若要看得清楚,必须给士兵配备望远镜。”

“而且每个人都要学会旗语,对士兵要求太高,军饷也要多发,边防开支过大。”

这是现实问题,旗语别看简单,却不是人人都能学会的。

能学会旗语的士兵,军饷上的要求会更高。否则他们就不愿干,继续像以前一样混日子。

所以毕自严认为,让边军士兵使用旗语不现实。

那么有没有降低成本的办法呢?

群臣一时间想不到,朱由检却有了主意。

他想到了自己看过的老电影中,那些发出信号的铁路臂板信号机——

可以用红色或黄色的臂板代替手臂和旗帜,通过角度变化,发出不同的信号。

(铁路臂板信号机)

虽然他没了解过铁路臂板显示信号的含义,但他有更好的办法:

那就是仿照旗语,制定一套臂板表达方式。

这样海军使用旗语的通信兵、和边军使用臂板的通信兵,就能用同一种办法培养。

陆上和海上的不同,不过是陆上摆动臂板、海上挥舞旗帜罢了。

甚至海上的舰船,也能在桅杆上安放臂板,用以传递信号。

这个方法提出后,群臣已经惊叹得不知要说什么好了。

皇帝脑海中层出不穷的想法,让他们应接不暇,感受到自己和皇帝的差距:

沿用了几千年的烽火台,都没有人想出改进信息传递的方法。

到了当今皇帝这里,改进的办法却一个一个冒出来。

不用试验,他们就能想到,用臂板传递信号,是非常可行的措施。

在烽火台上安装木杆和臂板,也不需要增加多少成本。

甚至中间传递信号的士兵都不需要学习旗语,他们只需要摹仿前一个发出信号的臂板,摆动自己负责的臂板就行了。

最需要增加的,是一个用于观察的望远镜——

这样士兵才能看清十里之外的烽火台,知道他们的臂板怎样放。

(法国工程师克劳德·查普在1790年代设计的臂板系统,1830年遍布整个法国。英国等国家也发展出类似的通信方式,可以统称为摆臂式讯号机系统)

所以群臣很快通过了建造臂板的提议,在居庸关和昌平镇之间,试验用臂板传递信号。

旗语和臂板的事情,就这样确定下来。

朱由检让兵部、太仆寺和海军衙门合作,制定一套海陆通用的旗语臂板用语。

然后他又提出了一种,用灯光传递信号的办法。

命小太监取来一盏油灯,朱由检让他用红布蒙住,然后快速拿开。

如此来回几次,朱由检看着不明所以的群臣,询问他们道:

“你们觉得,用这种光暗的变化传递信号如何?”

“暗代表阴,用数字0表示,记录时可以简单记成点‘·’。”

“亮代表阳,用数字1表示,记录时可以简单划个杠‘-’。”

“以点和杠代表数字和字母,就能像旗语一样,传递复杂的信息。”

这个比旗语还要抽象,也更难以理解。

毕竟旗语两个手臂一横就代表1,变化角度代表其它数字,群臣都能明白。

但是用灯光明暗代表1和0,再用0001、0010这样的数字代表1和2,他们的脑子一时间转不过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