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东瀛天崩地裂!跪求大明饶命!

只是如今战事吃紧,国库空虚,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是最好不过。

“皇上,”

一直沉默不语的汤和突然站了出来,他面容严肃,语气沉重:

“臣以为,此事还需谨慎对待。那倭寇狡诈多端,此番遣使,或许只是缓兵之计,我们不可不防啊!”

“汤和,你可是担心你的宝贝女儿?”李善长阴阳怪气的声音响起,带着几分讥讽。

汤和的女儿便是鲁王朱檀的王妃,此次东征,朱檀身先士卒,若是倭寇真的只是缓兵之计,那他岂不是身陷险境?

“李善长!你……”汤和闻言大怒,刚想发作,却被朱元璋挥手打断。

“好了,都给朕住嘴!”朱元璋猛地一拍龙椅,怒喝道,“你们吵吵嚷嚷,成何体统!”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朱元璋的身上。

“汤和,你继续说。”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压抑着心中的怒火,沉声说道。

“臣以为,”

汤和定了定神,继续说道;

“为防万一,我们应该立刻增兵东瀛,支援鲁王殿下,同时也要做好万全准备,以防倭寇诈降!”

“增兵?”朱元璋眉头紧锁,沉吟片刻,问道,“如今国库空虚,如何增兵?”

“这……”汤和一时语塞。

“皇上,”

刘伯温站了出来,躬身说道:

“臣以为,可以效仿前朝,开海禁,鼓励民间商贸,以充盈国库。”

“开海禁?”朱元璋眉头一挑,眼中闪过一丝犹豫。

……

御书房内的争论还在继续,而远在千里之外的东瀛使团,此刻正停泊在长江口岸。

九条政孝站在船头,眺望着远方隐隐约约的陆地,心中充满了不安和忐忑。

“殿下,前面就是大明的国土了。”

一名随从走到九条政孝身后,低声说道。

九条政孝没有说话,只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股莫名的压迫感涌上心头,让他感到一阵窒息。

“传令下去,所有船只,靠岸!”

晨光熹微,巍峨的应天府城门缓缓打开。

一辆装饰着金丝楠木的华丽马车在数十名武士的簇拥下,驶入了这座古老的都城。

马车内,九条政孝身着绣着金色祥云的精美和服。

然而他俊秀的面容上却不见丝毫的得意之色,反而布满了掩饰不住的焦虑和不安。

“殿下,前方就是皇宫了,您不必太过忧虑,大明皇帝陛下素来仁慈,此次您亲自前来请罪,并奉上贡品,陛下定会网开一面,饶恕我等的罪过。”

一名年长的武士低声安慰道,试图缓解车内的压抑气氛。

九条政孝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心中却充满了苦涩。

他此次前来大明,表面上是代表倭国前来请罪求和,实际上却是来探听虚实的。

前些日子,倭寇在东瀛沿海屡屡进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大明沿海百姓苦不堪言。

大明鲁王震怒,发动明军,势要将倭军一网打尽。

他们的倭军虽然凶悍,但在大明水师的铁蹄下,却如同土鸡瓦狗一般不堪一击,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倭军这才想起大明皇帝的威严,连忙派他前来求和。

九条政孝此行,除了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还带来了降书,可谓是诚意满满了。

然而,朱元璋的态度却让他感到了一丝不安。

早朝之上,金碧辉煌的大殿内,文武百官按品阶排列两旁,气氛庄严肃穆。

九条政孝在使者的带领下,战战兢兢地走上大殿,跪倒在地,用并不熟练的大明官话说道:

“外臣九条政孝,参见大明皇帝陛下,吾皇仰慕天朝上国,特遣外臣前来,献上贡品,以表诚意……”

他一边说着,一边示意身后的随从将带来的金银珠宝、精美字画等贡品一一呈上。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面沉如水,一言不发,只是冷冷地看着九条政孝,目光锐利如刀锋,仿佛要将他看穿一般。

九条政孝只觉得浑身冰冷,冷汗浸透了后背的衣衫,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你说的可是真心话?”

也不知过了多久,朱元璋终于开口了,语气低沉,却仿佛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让九条政孝几乎喘不过气来。

“外臣句句属实,绝不敢欺瞒陛下!”

九条政孝连忙叩首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