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第849+章,媚香楼
媚香楼的老板,钱宏权,暂时去向不明。
被天河惠子针对的范成大,就成了最核心的骨干。他知道的机密应该是最多的。
既然天河惠子积极主动的出手,张庸就乐得作壁上观。
“我说,我说……”范成大招了。
生理、心理全部崩溃。
然后就是大搜刮。
竹机关的经费……
媚香楼的利润……
还有川岛芳子送来的东西……
不用打击。让他们继续印。
反正,他觉得,只要是自己悄悄的印,自然不会有事。
这边印出来,那边就能立刻使用。
日寇印刷的假币数量,远远跟不上法币贬值的速度。印了也是白印。浪费他们的纸张。浪费他们的机器。呵呵。
竹机关的经费,全部都是法币。有三万多元。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有个重点……
那不是假币。是偷偷加印的。但是纸张质量稍微差了一点。
最开始,用来印刷法币的纸张,都是用美国那边运输回来的。是定量的。想要加印,只能是自己搞纸张。
通货膨胀什么的,委座也不懂啊!
宋家、孔家都懂,但是不会告诉他。因为最积极加印的就是他们。
疯狂的加印法币,然后强行兑换大洋。他们试图将民间所有的大洋都收入自己囊中。然后,管它法币还值不值钱。变成废纸也无所谓。反正他们已经聚敛到了足够多的大洋了。个人财富也换成美元和英镑了。或者金条。
张庸一一过目。啧啧称赞。叹为观止。
西北需要钱,西南需要钱,华南需要钱……
“都是真的。”张庸没有理会她的指桑骂槐。
然后确实有人才,搞到了一些类似的纸张。然后就用来加印了。
管他呢。反正,法币很快就会贬值。到时候,真假都无所谓了。
你的意思是,这些法币,都是假的?
正版的法币,质量一般。算是中上吧。
真是没法说。
全部都被翻出来。
你们自己印的?
财政部主管法币的印刷,怎么能按照原来的计划呢?原来的计划根本无法满足需要好不好?
所以……
加印的法币,质量最差。
最后的结果就十分古怪了。
“这三种不同质量的法币,你说哪一种才是假币?”夜莺忽然意味深长的说道。
我们华夏的国情,自来如此。过手的必须捞一笔。
张庸觉得此事不能说的太详细。
你都叛逃了,还管那么多。
委座到处都要用钱……
而日本人盗印的法币,反而是质量最好的。
“什么?”
等等。
“厉害……”
“厉害……”
他去哪里搞那么多钱?
最快捷的办法,当然是自己印了。
这……
“这是我们自己印的……”
看着天河惠子手里的20元法币。
“那个……”
张庸只能含糊其辞。故意跳过。
急忙拿起一张20元的法币,仔细观察。果然发现端倪。它的质量似乎更好一些?
晕死了。到底是谁真谁假?怎么假的比真的质量更好?
“你们国府应该也有部分假币……”
张庸愕然。
我死以后,管它洪水滔天!
唔,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川岛芳子送来的一些物品。
都是古董。看起来就十分珍贵那种。
张庸自身对古董没什么研究。但是处座有啊!
回头给处座几个。也算是临别赠礼。
从此以后,他和复兴社特务处,可能就是两家人了。
当然,按照复兴社的说法,只要入了复兴社的门,就永远都是复兴社的人。
那么,自己去了空军那边,继续挂一個复兴社的名头,似乎也是可以的。正好,处座不用担心自己篡位,给个名誉职位完全不过分。自己有需要的话,也可以在特务处这边找人帮忙。李伯齐还在这边呢。
换言之,就是自己或许能够调动两边的人。两边都吃香。
“这是唐朝的博山炉……”
“什么?”
“唐朝的。”
“哦……”
张庸表示自己不太懂。
博山炉好像有很多的款式。各个朝代都有仿制。
具体哪个朝代的最值钱,张庸也不清楚。也不关心。他琢磨的却是它的用途。
川岛芳子是要送给谁?
奇怪,为什么是川岛芳子出面呢?
川岛芳子的人呢?
她很有钱的啊。她背后的伪满洲国,简直是提款机……
“铃铃铃……”
“铃铃铃……”
忽然,电话响起来。
张庸还没反应,夜莺已经是揪着范成大去接电话。
这个女人还真是专业。扎了范成大那么多刀,但是范成大居然还能爬起来接电话。
果然,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换了他张庸来,就算是范成大不死,也已经是残废。
“喂……”
范成大拿起话筒。
脸色逐渐开始僵硬。什么都没有说。
电话那头不知道是什么人。也不知道说了什么。让范成大的反应非常奇怪。
“嗤!”
结果又挨了一刀。
然后,夜莺直接将话筒拿过来。自己接听。
刚开始的时候,她说的是中文。但是,很快就切换成日文了。
张庸:???
什么情况?
听不懂啊!
算了,听不懂也无所谓。
他从来都不是那种先知先觉,可以掌控一切的人。
瞎猫撞到死耗子,苹果落入棋盘,撞到谁就是谁。
“张,你来接电话。”
“谁的?”
“伊达宗树的。”
“哦?”
张庸神色一动。
伊达宗树?那就是阮兆祥了?
这个家伙,神通广大啊!居然将电话打到这里来。
也就是说,对方已经知道自己控制了媚香楼。所以,从远处专门打一个电话过来。
默默的监控地图。一共有十几个红点。无法甄别是哪一个。
哎,地图显示半径扩大了,也有坏处。就是范围内的红点太多,很难判断出真正的目标。
接过话筒。
“张庸?”对方试探着问道。
“是我。”张庸平静的回应。
“我给你一个忠告。不要掺杂特高科的事情。”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