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武圣关羽

面对高官厚禄的情况,仍能够心怀旧主,可谓是忠心无二。

三是,傲上而不辱下。

关羽的一生,面对权贵从来不愿卑躬屈膝。

而面对百姓和士兵,却仁爱有加。

或许也正是其性格,为其最终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四是,兵法娴熟。

关羽在和于禁作战的时候,能够降服于禁,并且斩杀庞德。

虽然当时关羽得到了大雨的帮助,才会使得于禁所率军队都没了。

但是能够利用天时,本身就是优势。

而后,曹操更是摄于关羽的威望,想要迁徙许都要避其锋芒。

而曹操的谋士司马懿更是认为关羽名声太旺,孙权也不会高兴。

可以看出关羽的武功绝对是顶级的,要不然也不会让曹操和孙权这两大王者忌惮。

五是,败于傲慢。

关羽在夺获大胜曹操以后,孙权派人提亲,想让关羽将女儿嫁与自己的儿子为妻。

但关羽却大骂孙权派来的使者,说其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同时,关羽又经常轻视糜芳。

在其出征之后,因糜芳没有出兵营救。

不管当时仍是战争期间,应该团结一切力量而对他们好言相劝。

而是威胁糜芳,导致糜芳最后投降孙权,出卖关羽。

致使关羽失败,并且最终被擒、被杀。

最终,关羽以一个被擒杀的结局收尾,可谓是可悲可叹。

但是最终落得这个结局也是因为关羽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丝毫不顾及想什么说什么。

同时也由于关羽光明磊落,在被曹操擒获后。

却最终因为珍惜其才干,在其投奔刘备时,没有派兵追杀。

刘备在称王后,封其为前将军,真正处于蜀汉武将体系中的第一人。

“219年,刘备军与曹操军相争汉中,魏将夏侯渊被刘备大将黄忠所斩。”

“曹操亲提大军来争汉中,刘备据守。”

“赵云又在汉水劫去粮草,曹操无奈只得退出汉中,刘备遂占据汉中。”

“同年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

“关羽闻知黄忠地位和自己一样,愤怒地表示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

“使臣劝诫关羽,创立王业的人,所用的人不能都一样。”

“以前萧何、曹参和汉高祖年幼时就关系很好,而陈平、韩信是后来的亡命之人。”

“可排列地位,韩信位居最上,没有听说萧何、曹参对此有过怨恨。”

“如今汉中王因为一时的功劳,尊崇黄忠。”

“而在刘备心中的轻重,黄忠怎能和你关羽相比。”

“况且汉中王与你关羽犹如一体,休戚相前,祸福与共。”

“认为不应计较官号的高下,以及爵位和俸禄的多少。”

“我仅是一个使者,奉命之人,您如果不接受任命,我就这样回去。”

“只是我为您这样感到惋惜,恐怕您以后要后悔的。”

“关羽听了使臣的话以后,大为感动,醒悟过来,立即接受了任命。”

“而后关羽留南郡太守守卫江陵,自己率领大军攻打襄阳的吕常和樊城的曹仁。”

“关羽在交战之中,曾被魏将庞德射伤了额头。”

“曹操从汉中战场撤出后,立即派遣于禁督率七军三万人救援樊城。”

“此后,开始连下起了十余日的大雨。”

“关羽利用汉水暴涨的机会水淹七军,然后乘船攻之,进而逼降于禁、擒获庞德。”

“关羽欲任用庞德为将,但遭到拒绝,于是斩杀庞德。”

“至此,救援樊城的魏军全军覆没,曹仁驻守的樊城也岌岌可危。”

“关羽的军队乘船临樊城,围城数重。”

“同年十月,自许都以南的诸多山贼纷纷叛上作乱,归附关羽,为关羽的支党。”

“甚至连曹魏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也投靠了关羽。”

“此时,关羽的声势一度威震华夏。”

“219年末,曹操亲自征讨关羽,关羽于是撤围退走。”

“然而关羽的船只仍据守沔水,去襄阳的路隔绝不通。”

“起先,孙权曾派人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

“关羽辱骂来使,拒绝结亲,孙权十分恼恨。”

“关羽素来善待士卒,但对士大夫们却很骄横。”

“糜芳素来厌恶关羽的轻慢态度。当关羽领兵出征时,负责供应粮草军需的糜芳不悉心救助关羽。”

“关羽放出话,回去之后,就惩治糜芳。”

“糜芳听闻后,恐惧不安,孙权暗中派人去诱降糜芳。”

“孙权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并亲自率军为后援。”

“荆州重镇江陵守将麋芳,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

“此时关羽得知南郡失守后,立即向南回撤。”

“回师途中,关羽多次派使者与吕蒙联系。”

“吕蒙每次都厚待关羽的使者,允许在城中各种游览,向关羽部下亲属各家表示慰问。”

“有人亲手写信托他带走,作为平安的证明。”

“使者返回,关羽部属私下向他询问家中情况。”

“尽知家中平安,所受对待超过以前。”

“因此关羽的将士都无心再战了,士卒渐渐溃散,退至麦城。”

“219年12月,关羽率十余骑出逃,一路突围。”

“遇到马忠的埋伏,被擒。”

“关羽在北伐之前,曾经梦到猪在啮咬自己的脚,自知不祥。”

“到了年末,关羽果然被吴将吕蒙部下所杀。”

“孙权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其安葬于洛阳。”

“同时孙权则将关羽身躯以诸侯礼安葬于关陵,蜀汉在成都为关羽建衣冠冢。”

“因此民间也称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关陵,魂归故里。”

苏轼:三国最受欢迎的武将,竟然落得这个下场,真是可惜。

上次观看的电视剧《三国演义》对这一段的刻画也极其细腻,尤其是后面关羽被活捉到身死,简直令人揪心难受,

可以想象得到,高傲无比的关羽被擒到被杀,是有多么的无奈和凄惨。

关羽被擒后,孙权并没有马上杀他,因为杀关羽可不是一件容易决定的事。

如果杀,肯定会跟刘备彻底闹翻。

不杀,又难消自己心头之恨,留着关羽也是后患无穷。

孙权思考了很久,始终有些摇摆不定。

最后还是在一众手下劝谏后,这才对关羽起了杀心。

如果说被擒后立刻就被斩杀,对关羽这样的武将来说,战死沙场也未免不是一个很好的归宿。

但是被擒后,却要等待孙权来决定自己的生死。

在等待命运审判的这段时间,可以想象关于内心是多么的悲凉。

要知道,就在被擒几个月前,关羽才刚刚走上人生巅峰。

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令天下为之震动。

就连北方的王者曹操,都被震慑得想要迁都避祸。

然而就在关羽这人生巅峰时刻,自家后院却起火了,瞬间从人生顶点坠入了无尽深渊。

关羽不怕死,但是他非常不甘心。

此生最鄙视的就是孙权,现在竟然成了对方的阶下囚。

关羽看不起孙权,孙权也同样非常不爽关羽。

先不说关羽单刀赴会那么嚣张,得知关羽看不起和自己结为亲家,孙权非常气愤。

虽然孙权异常震怒,但作为江东明主。

肯定不会因为一己私恨而不顾大局,去杀关羽。

毕竟当时天下还是曹魏一家独大,而且荆州已经拿下了,这个时候没有必要非得杀关羽和刘备结仇。

但不能只简单地看表面,要明白两个关键点。

一是东吴有预谋的要擒获关羽,二是援军见死不救。

吕蒙曾明确跟孙权讲过如何擒获关羽,所以孙权出兵荆州并非临时起意,而是计划好了要擒获关羽。

关羽打了败仗之后,马上撤离到麦城,身边的兵卒基本上已经跑散了。

然后孙权下令截断关羽的退路,在途中擒获关羽。

关羽兵败后,一边派人求援,一边不停地逃跑。

关羽从兵败到被擒中间隔了好些天,援军日夜兼程是完全可以救下关羽的。

但援军找了个借口,并没有发兵救援。

关羽傲慢,除了刘备和张飞,瞧不起任何人。

不管是敌人还是自己人,基本都被他得罪了。

他认为关羽之败根本还是自己造成的,以至于最终载在了自己人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