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花幽薛涛

毕竟,爱情不是全部,婚姻也不是一生。

薛涛对于爱情的态度,拿得起,放得下。

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堪称人间清醒。

而这,无不与薛涛不寻常的身世与经历息息相关。

“随着薛涛年纪渐老,她也厌倦了那些酒宴应酬。”

“节度使段文昌邀请她赴宴,她婉言拒绝了。”

“她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说自己容光不再,无法再参加此类邀请。”

“薛涛一生未婚,晚年的她隐居在望江楼中,穿起道服,静心读经。”

“晚年薛涛,苍苍劲节,令人崇仰。”

“公元832年,64岁的薛涛安然离世。”

“她流传至今的诗作有90多首,被收在了《锦江集》里。”

“一年后,段文昌来蜀中亲自给薛涛写了墓碑。”

“在成都的望江楼上,有一副写薛涛的对联。”

“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

“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雨,要平分工部草堂。”

“诗词直追杜甫,还要平分工部草堂,也唯有扫眉才子薛涛才有此能力与魄力。”

“薛涛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才女,且位于之首,可谓实至名归!”

“为纪念薛涛,后世在成都望江公园里修建了吟诗楼、薛涛纪念馆等等。”

“这些矗立在风雨中的亭台楼阁,以及后世风靡的薛涛酒、薛涛笺等等,无不向世人诉说着才女薛涛非凡的一生。”

“回顾薛涛一生,少时成名,老得安乐,身前高寿,身后盛名。”

“她一生与官场打交道,有礼有节,恰当好处。”

“不仅才智高艳,还熟谙世事。”

“她的一生颇为不凡,从中不难看出她的坚强、乐观、通达与智慧。”

“她虽终身未婚或仅有过短暂恋情,但丝毫不影响她苍苍劲节的风骨。”

“这个世界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世人对薛涛褒贬不一,有时甚至贬多于褒。”

“在那样的男权社会里,面对薛涛这样处境的,天底下又有几个能做到像她这样。”

李师师:与同为唐代四大才女的其他三人相比,薛涛算是个例外,活到了寿终正寝。

对于元稹来说,与薛涛的相遇不过是逢场作戏。

一场错误的邂逅,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

而对于薛涛而言,这是一场不可拒绝的心动。

元稹是她生命中出现的光亮,是她的希望。

虽然如绚烂烟花一般,一闪而过。

梦已醒,爱已走,她选择不纠缠不打扰。

曾经有一人懂她的全部,纵然天涯各自分别,那些曾经的点点滴滴都是她记忆中最美好的回忆。

或许就是因为懂得什么是爱,才不会患得患失,才不会斤斤计较。

相逢无悔,过往无憾,就算终有一散,也不辜负一场相遇。

一年一年秋风至,恍若隔世,薛涛脱下了一袭红裙。

从此一身道袍,离开了花溪畔,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外面喧闹依旧,繁华依旧。

但她守着自己的一方净土,开始潜心读经书。

这一年,新任剑南节度使李德裕建了一座壮丽的筹边楼,建成之日宴请四方。

薛涛也在其中,盛情难却,她提笔赋诗。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历经岁月的冼礼,她的诗变得沉稳大气。

不仅见地深远,更见豪迈之情。

回首薛涛这一生,虽沦落风尘,遍尝人情冷暖。

但她活得清醒通透,看破人世无常,懂进退,知自持。

一生未嫁,创造出价值千金的薛涛笺。

但并未迷失在爱情的伤痛中,而是选择恰到好处的放手。

大和五年元稹暴病去世,大和六年薛涛也安然离世,蜀中节度使亲自为她题写墓志铭。

薜涛的一生,几次失去依靠,却始终心存希望,热爱生活。

她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更是聪明的。

她聪明地将自己的一手烂牌打成好牌,为自己挣得千古才女之名。

她是孤单的,却并不孤独。

她将生命里的一切都化成了纸上的字,笔下的诗。

有人间风月相伴,怎会孤独呢?

她的爱情只是短暂地来了一下,但她知道情如柳絮,南北随风。

她不强求,亦不后悔,对得起自己就好。(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