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距离冠军那么近!
但是谁也没想到,常晴能最后翻盘,在比分持平的最后关键时刻,连赢两分!
旁边的胖子整个人都呆住了:“这是神仙能打出来的成绩吗?”
郑向东锤了他脑袋一下:“你说呢?”
胖子从震惊中回过神来:“那咱们就是和世界冠军打,打,打,打过球的人了?”
郑向东:“那不然呢?”
胖子点头:“那输了也不亏啊!!”
郑向东却说,“是啊,但是,咱们本来不该输的啊。”
这就是职业运动员吗,这就是——
顶级运动员吗?!
那个记忆中漂亮又聪明,打球干脆利落,技术超强的女生,原本比他们年龄还小!
她可以做到,他们为什么不行呢?
所以,要更努力啊!
落镇的赵老师更是感动,他知道没有看错常晴这个孩子,而她的表现比任何人都亮眼!清华北大虽然错失一个好苗子,但是国家没有错过常晴!
常晓雷是来赵民家和他一起看常晴的比赛的,因为赵老师家里的电视机好一点,他看着电视机的孩子,一会笑,一会哭的,赵民都为难了,“你这是怎么了?”
常晓雷说,“高兴!”
赵民点头,“是啊,她是落镇的骄傲,是区城的骄傲,也是咱们华国的骄傲!”
能不高兴吗?
电视机里,黑白的画面中,国旗缓缓升起,那刻在他们视觉印象里的红色,自动脑补进了画面当中。
而华国激昂的国歌,也是因她,因他们而响起!
男单决赛现场颁奖时,将有三面华国红旗,一面华国港城区旗升起,整整齐齐!
女单颁奖现场,将有四面华国红旗升起!
常晴没有再继续注意现场主持所说的这些话,和对手,裁判握手之后,常晴转向看台上那十几个举着华国国旗的观众,向他们挥手。
随后,她的目光从一张张熟悉的脸上掠过,从那些队员的脸上掠过,最后落在俞近识身上。
男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起立,依然在鼓掌,他站在沸腾的观众面前,观众举旗欢呼,明明灯光只能照在自己身上,明明灯光离他很远,但常晴却能看见俞近识有些微红的眼眶。
他没有做的事情,她做到了。
他没有拿到的单打世界冠军,她拿到了。
隔了很久,常晴才意识到,那微红的眼睛边角瞬间闪过了微光。
俞近识哭了?
没有听见哭的声音,因为欢呼声更大,看不见泪光,因为那泪光一闪而逝,
但她就是知道。
她忽然快步走向教练。
而俞近识也笑了起来,他跨进挡板内,伸手摸了摸常晴的头,随后放在她的肩膀上,像是在说,做得好。
做得好。
做得好,常晴。
有人过来,叫常晴往另一边去。
决赛结束之后,马上就要举行颁奖仪式!
常晴原本是跟着人往另一边走,忽然她又回头看了眼留在原地的俞近识,然后再回头,再往前走。
但俞近识一直站在那里,目送着她,就像是比赛时一样,只要她回头,随时都可以看到他在她身后。
他看她走向人声鼎沸,看她走上巅峰高台。
看她迎着明亮灯光,头戴桂冠,手捧银杯。
看她亲手捧起吉盖斯特杯,沐浴光芒,亲吻奖杯。
看她完成他的梦想,看她实现所有乒乓球运动员的梦想——获得世界冠军!获得乒乓球单打的世界最高荣耀!
这一刻,像是回到了四年前的操场边,太阳光照着学校的石梯,那春日的光却没有温度,而他脱下外套扔给她,那个时候常晴又瘦又小,连一件避风的完整外套都没有,在春寒中冻得脸通红。
四年后,她在全世界的目光中,打出他独一无二的发球,她站在领奖台上,接受全世界的赞美和祝福!
他借她避寒的外衣,
如今成就她一身本领,一身荣光!
乒乓球教练总是遗憾最多的人。
无论是俞近识,还是郭立,陈钯,孙久林。
他们打过更多的比赛,输过更多次不该输的、不想输的、甚至不能输的比赛。
孙久林世界杯输了外战,冠军被欧洲选手获得,不仅他自己觉得遗憾,事后,国内的媒体报纸,还有国内球迷的舆论,将他骂了个底朝天。
竞技体育,输了就是会被骂,尤其是输了外战。
他一下成了罪人,成了人人口中的恶人,成了“没有实力被硬捧”上来的人。
唯金牌论,说起来是四个很简单的字,实际上,却是每一个运动员背后的一座大山。
没过几年,孙久林退役,选择成为教练。
自己究竟有多少次是和冠军擦肩而过,输过多少场重要的比赛,他们记得清清楚楚。
他们也曾无数次想过,如果那最后遗憾的那一场场比赛,其实是自己赢了,最后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是不是就不会和世界冠军擦肩而过,就不会提前退役,就还能能走到更远的地方?
他们遗憾最多,不是因为他们打过的比赛多。
而是因为——他们再也没有机会以职业运动员的身份,站在赛场上去争夺那耀眼的金牌,去重新戴上胜利的桂冠,用新的胜利洗去之前的失败,只留给世界他们站在属于冠军的领奖台上的记忆。
他们想,比任何人都更想这么做,可他们没有机会了。
所以他们留了下来,成了教练。
他们对乒乓球的热爱,他们的乒乓生命,将在一个个他们所教出的,所带出的下一代年轻人的身上继续延续下去。
等到他们没有遗憾了,赛场上的聚光灯下,赛场边的指导位,赛场外的观众席上,或许也就见不到他们了。
但现在,他们依然还在。
无论他们带大的孩子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有没有超越曾经的他们,真正热爱过乒乓球的教练们,都是绝不会轻易离开的,他们心中的那份热爱永远都在。
那份从幼年时陪伴他们长大,少年时激励他们昂扬,青年时裹挟他们成长的热爱,在中年时,乃至老年时,依然会燃烧着,闪耀着,哪怕不是在国际赛场上,职业赛场上!
只要握住球拍,他们就永远是当打之年!
这份热爱,教练们有,运动员们也有,戚无有,骆景有,常晴也有。
正是这份热爱,让常晴坚定不移地一步步走到今天的领奖台上,抬头看赤色的国旗缓缓升起,四面国旗统一整齐,而最高一面的国旗,是因她而升。
她也不在执着地去定义这份热爱,到底是个人的荣光,还是祖国的荣耀,或是对乒乓球的喜欢,因为这三者本就是一体的!
这份热爱——
如不朽青锋,如冬日骄阳,如星夜炬火,
任由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也永不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