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国球无双66

男队那边,骆景和李子茂的双打组合获得了第一的成绩。

李子茂也是骆景的熟人,刚过十九岁的生日,横拍快攻,当年骆景还是李子茂的陪练,结果几年过去,骆景已经拿了世界冠军,李子茂却止步省队。

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奇怪,一直被看好的人或许后来的发展并不如人意,一直没有被寄予厚望的,反而打出了自己的成绩。

两人都是横拍,在横拍上也算是打的好的,李子茂的水平在省队里算是最好的,也能很快和骆景配合起来,两人的双打才练了三天,就能打败队里其他的双打对手,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两个人的能力分开来看都不拉胯,骆景的配合意识又非常强,无论是他之前和常晴配混双,还是和戚无配男双,骆景都打的非常好。

队友不拉胯,被他带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李子茂就是一个不那么拉胯的队友。

但是他们想要参加全运会,可不是做到这一点就行了。

李子茂在省队的水平顶尖,是因为省队的水平就不是特别高,如果去面对其他的对手,比如苏队,苏队可是能凑出国家队双打组合来的。

剩下的一个月时间,他们两人还要加强配合。

剩下的问题就在于团体赛名额上,团体赛四个人,单打报名五个人,先进团体赛,再争取单打。

女队这边,最受关注的显然也是团体赛,单打看的是个人实力,不可能靠队友带飞,但是团体赛有常晴在,所有人都第一次对冠军产生了很强的信心。

有的运动员就是这样,天生就能让人产生安全感,只要她参加的比赛,就似乎不用担心发挥失常,被逆袭追分,也不用担心会丢掉重要的胜局。

毫无疑问,常晴就是这样的运动员。

女队的人不算多,青少年组加上青年组,主力加陪练,满打满算也有十八个人,这十八个人按照以往的成绩分成三个组,甲乙丙三组,显然,甲组就是主力组,乙丙是陪练组,一个组六个人。

每个乙丙组的队员,会进行抽签,抽三个主力进行比赛,乙丙组的队员每个人最后只会打三场比赛,胜率在两局及以上的人可以进入主力甲组。

而甲组的人因为要面对乙丙两个组的挑战,所以要打的比赛场次也会翻倍,每个人六场。输了三场及三场以上的主力会被调出甲组。

对于主力甲组的人来说,在这个阶段,他们只需要保持一半的胜率就行,甲组的人原本就是主力,打乙丙两组的并不算难。

对于乙丙组的人来说,只要赢了两局才能进入主力组,不用三局都胜,这条件还是挺苛刻的,但是想来也是有道理,没有绝对的实力,即便是进入了主力层,在主力层的组内循环时,照样拿不到前六名,抢不到参赛资格。

那也就没有必要去多打那么多比赛了。

而且,规则并不要求她们三场挑战全都成功,只要有实力,三场胜两场还是有很大几率的,对陪练要求的胜率更高一些,就是怕有人在这场队内内卷赛的时候突然爆发,或者有人突然掉链子,等到了正式比赛,水平又恢复回去了,那个时候就尴尬了。

因此,对主力的容忍度还是要高一些,只要求一半的胜率。

对于常晴来说则无所谓,队内的选拔赛既是给别的队员一些机会,也是给她参加全运会前,面对不同的对手更好的练拍机会。

第一阶段先通过这样的分组,分出主力和陪练两个层。

主力组起步就是六个人,就算有陪练挑战成功,估计人数也不会太多,主力组的人数到最后或许有六到十一二人,到时候,主力组的再进行内部循环赛,按照个人胜绩作为最终的成绩进行排名。

因为场地有限,女队这边是一次三场单打同时进行,女队的教练员们都在,比如张力和马国力,当然,如果同时进行的比赛太多了,他们几个教练员也观察不过来。

常晴、何虹和黎海燕的过往成绩,让她们三个毫无疑问就是主力甲组的前三名,郭明雨也是在主力组,只不过排名嘛,就在第四了。

郭明雨的新室友们,还有郑小鹿,则在剩下的两个乙丙组当中,她那些新室友的心思并不全都在打球上,又年轻,水平也比较差。

第一阶段,先拿到两个大比分的获胜。

相当于三局两胜。

第一批上场的,总是能吸引其他队员和教练的所有注意。

黎海燕对郭明雨的高个室友,常晴对一个二十多岁的老队员,郭明雨对郑小鹿。

张力是比较关心黎海燕的结果的,作为国家一队的成员,又是自己以前手下带出来的孩子,张力对黎海燕抱有很大的希望,当然,他也很放心,那个高个女生的成绩比起黎海燕差很多。

俞近识却没有站在常晴的球台前,而是来看郑小鹿的比赛。

这可让马国力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自己过来看郭明雨可以理解,郭明雨是他大力栽培的队员,但是俞近识不去看常晴,跑过来凑什么热闹?

难道是故意过来找自己茬的?

对啊!之前在会上自己推荐郭明雨作为团体赛的四号参赛的时候,俞近识就假模假样地借着公平竞争的幌子,要搞队内选拔赛,分明就是在报复自己。

现在郭明雨的比赛如果出了任何一点差错,恐怕俞近识抓到一点漏洞,就要开始攻击自己了!

但好在郭明雨的水平马国力是有信心的,在女队虽然不是一直第一,但也是前排,陪练资源比赛资源都是很好的,这样打下来,水平当然不会差。

想到这里,马国力得意了一些,俞近识想要抓他的毛病,可没那么简单。

实际上呢——

俞近识看都没看马国力一眼。

常晴的对手水平比较低,又是陪练组,不用看比赛俞近识也知道,常晴要面对的六场挑战赛,她都不会有任何问题,正好是提前当做热身赛来打。

而且,他也想知道郑小鹿这个孩子经过三天的训练能打成什么样子。

她的进步很快,正手也是有潜力的,只是一直没有重点被培养和挖掘过。

三天的时间太短了,但如果用上一个月的时间,说不定还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俞近识先是一个乒乓球教练,其次才是常晴的教练。

他看人才的眼光非常准。

而这一次单打挑战主力的比赛,正好可以检验郑小鹿的训练结果。

至于对面是谁,俞近识并不关心,在他心中,郭明雨的教练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郭明雨的打法是什么。

郭明雨小时候就是在沿海学的乒乓球,用的都是最新流行起来的打法,横拍,弧圈球,但是她太刻意去制造旋转,却忽视了弧圈球本身的威力并不只是在旋转上,说她打的是弧圈,接球的动作太转了,有时候看起来和削球差不多。

说她是削球,何虹可没见过这样打削球的人。

所以,就是个四不像。

郑小鹿也快有点四不像了,她小时候条件不好,接触不到胶皮拍,以前用的木拍,自然快攻是她的本能打法,但是常晴是她的偶像,来到省队之后又一下接触了很多乒乓球的规范动作和新概念,她自己乱学的弧圈球,威力的确不错,但就是太乱了,失误率很高。

俞近识看她打几场球,就知道她需要练正手,需要规范和标准地练习弧圈球,而不是现在这种快攻也不算,弧圈球也不像的打法。

郭明雨,右手横拍,像是削球一样的弧圈球打法。

郑小鹿,右手直拍,像是快攻一样的弧圈球打法。

她们两对上了,那就是纯拼运气和实力,没有半点技术可言。

如果换做以前的郑小鹿对上郭明雨这个队内主力,也许不会输得很惨,但是也绝对赢不了。

但是经过两天正手的训练,郑小鹿的水平已经完全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