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扶桑近况

李牧说自己的跟前还缺一个隋军的偏将,这个职位倒也附和元德太子杨昭。

正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杨广对于元德太子的期望就是他能够守住这份基业,能够做好后勤的补给工作。

李牧虽然是元德太子的姑父,但是,实际上李牧比元德太子也大不了多少。

在杨广看来,为大隋打天下,开疆扩土有李牧已经够了,元德太子继位之后,能够给李牧做好后勤工作,便已经是足够了。

也正是因为出于这种想法,元德太子从来都不是被当成马上皇帝来培养的。

对于元德太子来说,处理政务也远远比处理军务要擅长的多。

但是,对于一个将来的皇帝来说,你想要能够服众,那么除了得到文臣的认可之外,一样要得到武将的认可。

而这一次扶桑之战,就是杨广打算给元德太子的镀金一战。

让他跟在李牧的跟前混混军功,聆听一下李牧的教诲,让他也知道知道兵事,也让下面的那些将士们都知道,大隋皇室的儿孙皆不畏战。

“吾儿,跟在上将军身前,一定要好生听话!”

“上将军的话,便是朕的话。记住,军前不比朝堂,军令如山倒,若是违令,即便你是太子,那也是杀头的大罪!”杨广朝着元德太子吩咐道。

要知道,从前的杨广那可是很冷漠的,从来不会交代这么些事情。这倒是应了那句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杨广似乎是觉得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这剩下的日子也就跟蜡烛似的,也是越过越短了。

正是出于这种想法,杨广这才如此婆婆妈妈的叮嘱着元德太子。

杨昭听着父皇絮絮叨叨的话,眼睛不由的有些湿润。

“父皇放心,战场之上,孩儿必然好生听姑父的话!”杨昭应道。

“哎。”

“上将军,这孩子朕就交给你了!”杨广叹了口气说道。

谁的身体,谁清楚啊!

杨广自己的身体,没有人比他自己更清楚,此时,杨广能够清晰的感受到,自己体内的生命力在不断的流逝。

散朝之后,李牧带着杨昭来到了石门山军营。

元德太子杨昭跟在李牧的身后,一直秉承着的便是少说话,多做事,多倾听的观点。

李牧一回到石门山军营,当即就开始起草从户部调粮的军令。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大军出发之前,这粮食首先就得走在大军的前头,只有粮草充足,才能够打的了胜仗。

毕竟,可从没听说过,又谁是能够饿着肚子打胜仗的。

没了门阀世家之后,皇室的权利达到了巅峰,皇帝的政令在国内也是畅通无阻。

不会在出现,从前那种皇帝的命令下达之后,下面的官员阳奉阴违,说一套,做一套的那种情况。

李牧被杨广授予了执掌全军的权利,整个对于扶桑的战争,都掌握在了林飞的手中。

这些粮草的调集令一到户部的手中,户部的这些个官员也忙乎开来了。

毕竟,对于扶桑的这一仗那也是国战,对于国战,大隋各个部门,哪里有一个敢马虎。

户部调集粮草得半个来月的样子,押送粮草的车队到达华亭县,至少得一半个月的时间了。

趁着李牧返回大兴城,调集粮草,准备后勤补给的时候,华亭县的造船厂可也没有闲着。

整个造船厂连轴转,不管是军用造船厂还是民营的造船厂,都没有闲着。

军用造船厂由于技术更好,所以他们主要负责造风帆战列舰这样的大舰,而民营造船厂,则靠着帮着风帆战列舰造小零件,

对扶桑开战,海军那是最为重要的。能不能打赢这一仗,那也主要得看海军能不能发挥出作用。

因此华亭县的这些造船厂,要充分的利用转运粮草的这个时间,尽最大可能的多造出几艘风帆战列舰来。

剿灭海盗的这一战,已经充分的证明了风帆战列舰的威力。风帆战列舰有多强,大家都是看在眼中的。

此时民用船只建造工作已经全部停滞了,所有的一切,都要为发兵扶桑而让步。

国之大事,唯祭与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