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我给二凤当公主13

李承乾点了点头,说道:“玄微虽说自幼学道,但是,却是个博学多才的,又有一颗玲珑心窍,往往能一语中的,儿臣与玄微相处,所得颇多,觉得玄微不愧是良师益友!”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不错,你东宫的几位先生在学问上头,的确颇为不凡,但是你是一国太子,倒是不必拘泥于这些儒学文章。朕当年读汉书,记得当年汉宣帝有言:我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虽说如今已经是大唐天下,但是高明你依旧得记住这句话!”

李世民这话就有些露骨了,真要是传出去,只怕不知道多少儒臣要跳脚,但是这会儿嘛,实际上儒家并不算强势,因为南北朝那会儿宗教的崛起,如今这个时候,反倒是佛道两家比较强势,儒家嘛,就是个弟弟!何况,这会儿在甘露殿,就算是有起居注,那也是内廷的,这些话谁敢传出去。甚至,就算是李泰也不会没事说出去,因此,这会儿不光是李承乾,连李泰都跟着站起来俯身下拜,表示自己受教了。

等到几个孩子各自告退,长孙皇后才说道:“二郎今日怎么说起了汉朝之事?”

李世民有些惬意地张开双臂,任由长孙皇后帮着他更衣,口中说道:“不过就是心有所感而已,高明是太子,总不能只知道仁义道德吧!他如今跟那玄微交好,这就很好,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他身边得有不同的声音,才能不被人糊弄了,哪怕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但是总比别人怎么说,就怎么信来好!”

李世民也是听一帮穿越者的言语听得多了,穿越者嘛,早就不相信什么儒学了,他们笃信的是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放在后世学校里头,文科生很多时候都是要被鄙视的。他们虽说不会在大庭广众下说这些,但是平时的时候难免透露出来,李世民听得多了,自然也就觉得这些的确有些道理。毕竟,虽说如今许多当官的都是学经义的,但是真要是做事,这些经义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就算是教化一方,他们都干不好呢!因为,他们的教化只肯针对上层,也就是那些中小世家,最多再加上当地的豪族,至于下面的寒门还有寻常百姓,想要接受什么好的教育,那是想也别想。

李世民也从一帮穿越者嘴里知道了如今科举的弊端,如今科举想要上榜,需要的是营销自己,光会读书没有用,你得先想办法出名,先拿出一些作品出来,打出自个的名头,然后再到处行卷,给那些达官贵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那么,这才有可能上榜,你要是真的以为科举就是拼学问,拼能力,那你还是老老实实回去吧!像是当年房玄龄,他能举进士出身,不就是因为他其实是清河房氏出身吗?家里早早就给他将名声营造了起来,这才在科举中一举上榜。你看看自从科举开办以来,能够上榜的都是些什么人,就知道这里头的猫腻了,反正是跟寒门学子没什么关系的。

因此,李世民已经准备对科举进行改革,这会儿改其实阻力并不会很大,因为科举其实还没正儿八经举办几次,关于科举的规矩本来就经常在变,还没形成定例,所以李世民还可以好好改一改,甚至取消这几年的科举,先想办法让寒门学子读书的比例提升上来才行。另外,科举的科目也要改一改,加大明算、明法的比例,至于明经和进士科干脆将人数再精简一些。

这些李世民也就是藏在心里,还没有对外宣布,如今他需要做的就是先解决突厥的问题。

李世民将玄微递上来的条陈拿到朝堂上之后,果不其然引发了朝堂上的争论,像是原本天策府的旧臣对于这样的做法都是比较满意的,他们多半是军功上来的,削弱敌人,那不就是提升自己吗?大唐跟突厥迟早会有一战,趁着如今这个机会,正好可以好好给东西突厥放一放血,到时候大唐再征讨突厥的时候就能省掉不少麻烦。另外一些就是属于那种本身就具备相当战略眼光,或者说对突厥没什么好感的,比如说魏征,一直以来,魏征秉承的理念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他在对突厥的问题上,一直表现得比较强硬。这会儿既然有这么好的办法削弱突厥,还不用废自家多少力气,甚至还能赚上一笔,这哪有不能干的道理。

但是,另外一些人却不这么想啊,他们有的纯粹就是迂腐,有的却并不希望大唐能够彻底压制突厥。实际上,之前突厥人能够一直打到长安,你说这里头没有北地世家的配合,谁信啊!从汉朝那会儿开始,世家就习惯于建造坞堡,据地自守了!他们是具备着相当的战争潜力的,要不然,那几个世家凭什么能渡过五胡乱华时候最混乱的那段时间呢?像是如今的北地,坞堡依旧是存在的,若是他们肯出力,突厥人在幽燕之地就要碰上不少硬钉子,哪里还能深入中土,一直打到关中来!

只不过李世民那会儿近乎是自顾不暇,所以没法追究。等到过了这段时间,这些人就算是想要追究,也找不到证据了。

北地许多家族跟突厥一直是有联系的,他们甚至是挟突厥自重,借助于突厥的威势,他们就能在北地做他们的土皇帝,谁要是不听他们的话,他们就能借助于突厥人将对方祸害掉,然后,突厥人得到人家的粮食家产,他们能得到对方的土地。另外,北方一直存在着一些走私现象,这些家族将突厥人所需要的粮食、盐巴、铁器、茶砖之类源源不断地走私到突厥,从他们那里换取皮毛牲畜还有黄金,赚得盆满钵盈,至于说他们这样资敌,会不会给大唐带来什么祸患,他们是不会管的,在他们心里,家族才是第一位的,家族没了利益,那还要国有什么用!就像是当年杨广,一门心思削弱这些世家,结果他北巡的时候,硬生生就被突厥人堵在了雁门关,差点就死在那里。大隋最后烽烟四起,十室九空,也有这些人在暗中推波助澜。

因此,这会儿他们就直接跳了起来,一个劲地打着仁义守信的名号,又说什么朝廷要有□□上国的气度,还有干脆虚言恐吓的,毕竟,若是突厥那边拿到了东西,反过来联手对付大唐又如何如何……

李世民看着这些人在朝堂上上蹿下跳,一时间都有些作呕,他们到底是怎么把自个的私心包裹在这些冠冕堂皇的言语里头的。真要是信了这帮人,那真的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好在李世民决定了的事情,虽然有人能够动摇,但是绝对不是这些人,因此,他很快就下定了决心,然后派使臣分别前往突利和颉利那里,跟他们商量援助的事情。大唐可以给这两方提供一些必要的物资,当然,兵器铠甲肯定是不行的,这些送过去,李世民还真担心那两位直接翻脸,再次联手找大唐的麻烦,但是,粮食,布料,药材,还有其他一些东西,大唐还是可以提供的。当然,若是他们付出的东西足够多,那么,其他的也不是不能商量嘛!

朝堂上这般风起云涌,却让某个刚刚苏醒的穿越者有些懵逼,等到他在茶楼里头听到有人在那里讲哪吒的故事,整个人都傻眼了。

杜荣他们的策略很是很对的,这位新鲜出炉的穿越者在意识到除了自己,还有其他人是穿越的之后,他就想要去接触一下穿越前辈了。他得先看看这些穿越前辈已经做到了什么程度才行。这位穿越者的金手指很不符合这个时代,他拿到的居然是个召唤武将的金手指,问题是,如今已经是天下太平了,他拿什么来召唤武将,召唤出来又干什么呢?

他之前考虑着如果大唐想要征讨突厥的话,自个可以去从军,然后杀上一批突厥人,用杀戮点召唤出几个武将出来,然后自个完全可以借着这些武将横扫突厥,然后往西去找波斯大食的麻烦嘛!结果一问时间,这会儿是贞观二年,距离大唐收拾突厥还得好几年的时间。

这位原身就是寻常小市民,父母都已经亡故,他继承了长安县里头的一所民宅,家里还有几贯钱,除了一个出嫁的姐姐之外,也没别的亲人,他这个身份,想要参军显然是不行的。大唐这会儿用的是府兵制,所谓的府兵,其实就是半耕半兵的那种,平时耕种,在农闲的时候训练,等到打仗的时候自备兵器马匹从军。他这个身份可不够格,尤其他是家里独子,还没成婚,没有孩子,虽说招了这样的人,就算是战死了,也能省掉一笔抚恤,但是相应的,这是违背了传统的道德观念的,这年头就算是征兵,也不会选择这样的人家,太作孽了,一个不好,不是要叫人家断子绝孙吗?

这位为了开启自己的金手指,真得找穿越前辈帮忙,毕竟,以他原身的人脉关系,肯定是没法进军营的。

当然,他也不是什么傻瓜,肯定是不会跟对方说自己有金手指,必须要在战场上杀人才能开启。因此,他琢磨了一番,编造了一个借口,就说自个会的东西不多,这年头想要出人头地,最快的办法还是捞取军功。至于为什么他相信自己能争取军功,嗯,可以编一个家里长辈是民兵,自己也是军事迷的借口,他可不会说什么自个上辈子当过兵什么的,到底有没有当过兵,是很容易看出来的,他上辈子就是个游戏宅,靠着直播游戏混个低保,怎么看也跟军人搭不上边好不好。

将一切盘算妥当了之后,这位就买了点东西,打听了一下杜荣的县子府,就找上门去了。

杜荣的县子府一直是被李世民关注的重点,这位前脚找上门,后脚李世民的人将他原身的情况就查得一清二楚,李世民不由开始琢磨起来,这位能给大唐带来什么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