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润人”

另外,卷烟机器设备的发明,是不是就会砸了无数卷烟工人的饭碗?

另外,不少居家带孩子的妇人,也会从烟厂领取卷烟材料,然后利用零碎时间制成一根根卷烟,赚些银钱以贴补家用。

那她们以后是不是也会因为新机器的出现而没了生计?

“呵……,我想这些做什么?……这也不是我操心的事呀!”骆远兴自嘲地想了想,然后吐出一个烟圈,将视线转向骆贵。

“你今晚先在庄子里住一晚,待我写一封信,替我交给父亲。”

“是,五爷。”骆贵恭敬地弯腰应道。

作为大秦文华殿大学士、内阁次辅兼礼部尚书骆仁镜的第五子,骆远兴已经在汉洲待了十四年,依靠家族的支持,乡党和同学的照应,陆续置办和经营了若干产业,混得风生水起,还在十年前正式入了籍,成为煌煌大齐帝国的子民。

其实,像他这样居于齐国、购置产业,甚至入籍的大秦高官士绅子弟不在少数。他们这些大家族都本着一个狡兔三窟、分散风险的原则,让族中子弟携带部分家产,来到齐国建立分支。

若是在大秦遭到政治清洗或者迫害,也不至于整个家族就此彻底败落和消散。齐国建立九十余年,好像还真的没有发生历朝历代那种抄家灭族的事情,就算犯了事,也不会祸及家人,甚至就连财产也不会被全部予以褫夺,只会将涉及罪责的那部分钱款进行查抄。

比如,近期在汉洲本土闹得沸沸扬扬的郢州贪腐案的重审,超过三十多名大小官员因贪渎受贿遭到重惩,分别被判偏远恶地流放编管。犯事官员的家属除了几人真正涉案被论罪外,大部分亲眷家属几乎未受到任何牵连,各自所属的合法财产也都被获准保留。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非故不得剥夺。”这条太祖皇帝亲自颁下的大诰谕令,齐国自始至终都在严格执行,未曾有过任何更改和动摇,这也赢得了无数海外避险资产的纷至沓来。

即使是在大秦,不论是官员,还是士绅,甚至不乏以偏执眼光看待齐国的传统顽固文人,在广置田产之余,都会将自有流动资产的一部分存入齐国开办的银行,以保障自己财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齐人虽蛮,其信可倚。”

骆远兴打发了骆贵后,唤来自己的管家,让他前往城中的汉洲银行成德分行,预约明日办理一万元金圆券的汇票。

是的,骆仁镜给他的信中提及,要他准备大量现金,要带回大秦,弥补族中的大量亏空。

数年前,骆氏所在的彰德府先后遭遇旱灾和蝗灾,近万亩田产几无任何收成,那些庄户、佃农固然衣食无着,流离失所,他们这种拥有广大田地的豪门大户也是损失惨重,不仅连续几年没了进项,而且为了彰显骆氏的贤名,还在灾年期间,频繁开设粥棚、布施乡邻,使得族中账上亏空不少。

而骆仁镜从都察院都御史之位,先后转迁礼部尚书、进阶文华殿大学士、内阁次辅,也都需要上下打点,左右周旋,以及人情的迎来送往,着实耗费了不少钱财,让族中多年积蓄日渐消薄,不堪敷出。

早在两年多前,主持族中财计的骆氏大公子就曾写信送至齐国,要求骆远兴支取部分齐国获益收息,以应族中公用。

不过,骆远兴对此要求置之不顾,没怎么理会。

父亲尚在,还轮不到骆氏大公子、他的大哥远隔万里对他颐指气使、指手画脚。

想当年,受父亲和族中所望,自己就带着一个老管家、几个忠仆,携万余两白银,来到汉洲求学,继而艰难求存、辛苦打拼,十余年方有今日成就。

在汉洲这么多年,他在方方面面上已完全融入了齐国,加上眼界的开阔、见识的增长,对那些还在大秦的土包子族亲兄弟姊妹,也不太怎么看得起了。

指望万余亩田产、数十家商铺,一年到头能赚几个钱?

而自己在成德经营的一家呢绒工厂、与几个伙伴在丰平(今澳洲迈尔斯小镇)合作开发的一座煤矿,以及在大兴股票市场上的投资,每年所获收益超过一万元,折算成白银的话,那也是三万多两。

虽然,这样的收入在齐国算不得大富之列,但比起在大秦的骆氏宗族主脉,那绝对可以傲视“群雄”,使得他有足够底气来鄙视那些曾经瞧不起他这个庶生子的嫡脉兄弟。

怎么着,在大秦的日子不好过了,不得不低下你们高昂的头颅,厚着脸皮,向我这个庶生子讨取些许“口食”以度时艰?

看在父亲的面上,打发给你们一万元。

这笔钱可不少了,折合大秦银元,得有三万八千多块,够你们土里刨食好几年的收息了。

要知道,十几年前,我来汉洲,可就只拿了公中一万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