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他们剿的这伙兵匪,灭了我全村,知恩图报,我也不能让我治下的百姓欺了他们去。”崔瑛沉默了一下,缓缓地说道。

原身许多年没有任何动静,崔瑛一直以为自己继承的是一具完全没有意识的躯壳。但看到匪首的那一刻,内心中涌出的大仇得报的轻松感让他明白,原身还是有点什么残留在体内的。

不论是为了原身的感激之情,还是为了现代的父亲,抑或者为了这个国家维持尚武的意识,崔瑛都愿意付出努力,让军人的地位提升,让军人获得他们应有的荣誉。

第42章 县衙

“你刚才说衙里还有一堆事要做?”崔瑛转移话题道,关于军人地位的改善,他暂时只在心底列了一下计划,具体的措施还需要财力和纪律做基础,起码要到秋收后才能逐步实施。

“是啊,先生,”张雷翻了一个白眼,“您自从来六安之后,先是四处走走就花了半个月,又弄了夏税的花样,还把县学生们弄去教书了,但就是没升堂啊!之前大家忙夏收,也没空打官司,现在夏收也结束了,有事的可不得到县衙接着打官司吗?”

“你小子最近本事看涨啊?”崔瑛笑眯眯地往他头上敲了一记,“都学会跟为师翻白眼了!”

张雷从十岁出头就在崔瑛的私塾里念书认字,崔瑛进京后,他就在崔瑛的小私塾接着教人识字和打算盘,平时书信往来不断。这种生活环境太过单纯,造就了张雷比较单纯的性格,最近普及教育的任务给崔瑛分配给了县学生,张雷就被崔瑛带着处理一些杂务,增加一些见识,为后面的科举考试积累一些理事的能力。日子处的久了,本来两人年纪差得就不远,师道尊严就慢慢处成了亦师亦友,张雷的性格也快速成熟了起来。

“您还是赶快去衙里把县中事务梳理一下吧,您到处乱跑,把事情都甩给叶先生,叶先生最近看人的眼神都冷飕飕的。”张雷拉着崔瑛快速地向县衙走去。

六安的县衙就在六安县城的正中间,面南背北,与如今繁荣的主街道相比,县衙从围墙到门檐都有些破落。中国官场自古就有官不修衙的古训,好像只有衙门斑驳,才显得为官清廉似的。

崔瑛无意违反官场的通行准则,但采光一般,夏天还经常有股子霉味儿的县衙也实在不得他喜欢,所以除非必要,他通常不想在衙门里待着。

县衙的大门大开,两个门子懒懒地躲在屋檐底下打瞌睡,里面是一条去年秋天打好的水泥路,与门外连小摊贩都不敢靠近的冷清不同,门里两侧的六部典房中间,来来往往的书吏抱着卷宗一溜小跑,有低声细语的,有高声叫骂的,热闹得很,看起来也忙碌得很。

没有升堂办案,正堂自然没有人,两边偏厅却人声鼎沸,崔瑛示意张雷悄声,轻手轻脚地靠近偏厅。

“凭什么这笔钱不全拨给我,”工房的典吏脸红脖子粗地喊道:“脱粒机推广是县尊亲自吩咐的,匠户们苦哈哈地忙了一夏天,竟不给工钱么?”

“匠户本来就得服役,免他们二十天的役就是了,”礼房的典吏顶道:“县学生们上山下河地去教那群泥腿子认字,不得给点补贴,起码不能让生员贴纸贴墨吧?”

“县学生哪里需要贴纸贴墨了?”这回顶话的是户房典吏,“打量我们不知道呢?县学生教认字就用一面墙和一块白垩就行了,那白垩咱们六安东山上一天能拣一篓子来。倒是三班衙役并书吏今年可没下乡,这帮壮汉子没了油水,后头糟蹋起东西来可就没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