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

不提陶家小郎君跟着小稻谷四处参观学堂,留在仪门处的四门学的学生也正与这里的夫子商量事情。

“所以,你们这回来不是来记录故事的?”夫子问道。

“张小祭酒给分的活儿,小学学识扎实的都被选派到崇文殿了,听说官家已经搜罗到了八面石鼓,还寻到一些三代时期的竹简、龟甲还有兽骨,如今正在尝试认读,正是需要人手翻阅典籍的时候,他们去那边正好,算做修史;而我们,按张祭酒的说法该学习至圣先师的事迹,不论是学习《诗经》进行民间采风;还是钻研《礼记》,修正我朝的律法,引导民风;抑或是学《易经》,卜算天地;或是与孔夫子为师为友,得三千弟子而教育之。”

“你们来此,打算如何?”那夫子疑惑道。

“我们想记录一些民间的工艺、诗歌,顺便教化教化学生,也是一项德政。”

“你们来此,是想教化学生?”

“是,给夫子添麻烦了。”三个人拱手到底,“还请多多包涵!”

四门学的这批书生都是张雷一手一脚教出来的,自认为自己可能比国子监的学生弱些,也只弱在家世背景上,其它方面他们不输其他任何人。

当天下午,陶宗代小郎君的第一节 课,也是这群书生初为人师的第一节课,教的就是数术与识字。拼音这东西识字的人学起来还是挺快的,不识字的学起来慢一点也有限。书生人志得意满,觉得自己特别像孔圣人第二,而和陶小郎君也觉得茫茫仙途他已经走出了第一步。

数术课就比较惨了,陶小郎君对道典里那些扭曲的像麻绳一样的文字印象极为深刻,觉得这是修道成仙的关键法门,学习的非常认真。但认真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常规的加减乘除运算难不倒这个商贾之家的孩子,可神奇的叫作应用题的题目却让陶宗代觉得有些晕头转向。

“笼中养雉兔,上有头三十五,下有脚九十四,问雉兔各几只?”

“这个我知道,兔十二、鸡二十三只,以前我爹教过我。”

“看来你是会了,那么看下一题,匣中养蜘蛛并蛐蛐儿共十一只,腿76条,问蜘蛛和蛐蛐儿各有多少只?”

“这都有数清这么多条腿的功夫了,还不能数清各有多少只?也是盐吃多了,真够闲(咸)的。”

“别唠叨了,你不是想修仙吗,这是推算的基础哦,你见哪位老神仙不是能掐会算的?”书生哄着他学,顺便想起自己刚听到这种题目的无力感,不知为何,却觉得心中有些快意了。

“修仙的人这么闲?”陶宗代开始怀疑自己能否修仙了,不过此时他还是挺有动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