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指点柳书青的文章时,方睿轩发现柳书青底子是有的,只是文章圆滑太过失了立场。他委婉地提了一下自己的看法,柳书青能不能听得懂,愿不愿意改正就是他的事情了。

柳书青,原名柳树。书青是学堂夫子给起的学名,柳家村每一代人中叫柳树柳枝柳条儿的人不少。柳书青在柳家村算是年少成名,十七岁就中了童生,接下来的十几年一直蹉跎在这院试中。孙子都出生了,还要靠着老子妻子和儿子养活。

方睿轩想想都为这些汲汲于功名的读书人就觉得可悲。

柳书青的事情方睿轩是略有耳闻的,知道柳书青是他和柳生结婚前找上门来的柳小含的父亲,心中对他很是膈应。一个童生,不愿教导村子里的孩子,却有时间教自己的女儿读书识字,不是为了日后将女儿卖一个好价钱又是什么。

他可不信柳树青是真心为女儿好,观那柳小含做派爱慕虚荣自以为是,甚至不顾廉耻上男方的家中来,想必是自愿的。愿打愿挨的亲父女,也算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柳子车学问扎实,对一些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这一届可中可不中。

方睿轩对周童生并不看好,勉励了他几句。童生到秀才就是一个坎儿,有的人轻轻迈得过,有些人就是一辈子也跨不过。

但是万事无绝对,他可不会傻乎乎地得罪人,万一人家大器晚成呢。明代罗圭一连七次童生试都没过,捐了个监生后,还中了乡试会试的头名,可惜他想详细了解一下这位壮士,度娘搜索了半天就只有这么一句话。

方睿轩打发了这些人后,吩咐谷粒道,“告诉孔管家和两个护院,以后闲杂人等来了,能推就推了。”

之后就去研究四书五经了。结合原主的记忆和原来的那点底子这些东西他消化起来非常快。只是写策论的时候,他总是忍不住以现代的观点看待问题,常常将论点写得新颖又惊世骇俗。

方睿轩只能写一篇撕一篇,直到他满意了且符合这个时代的国情了才会留下来。

一直忙到中午,方睿轩才停歇下来去吃饭。

方宅男有了工作,有了大宅院,的确是更宅了。学堂在家里,菜地家里有一小块,家里还有那么多的玩具供他消遣,连出门的理由都没有了。

前些日子晚饭后他还会带着柳生去田间地头散心,但是经常偶遇一些小姑娘小哥儿后,就懒得去了。

方睿轩又买了一些地,将田地扩充到了五十亩,其中的三十亩租种了出去,二十亩由谷穗两兄弟和曹老头打理。买了两头健壮的大黄牛给谷穗谷粒养着,农忙时耕田,农闲时就轮流拉车。

方睿轩表示进城的时候终于不用再和一群人挤周老汉的牛车了好开心。

周老汉的牛车,所谓的车是那种农村常用的板车,只能保证人有个坐着的地方,既不能遮风也不能挡雨,下雨天根本无法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