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若是再烫壶小酒,那简直就是人间美味。这火锅可是雅俗共赏的食物,劳苦大众吃得,那文人也是赞不绝口。前朝大诗人白居易有一诗篇: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据说正是描写吃火锅的场景。沈兄不妨在酒楼里宣传一下,给那些读书人都设个雅间,做几个炉子,想必能招揽到不少顾客。特别同窗好友聚会的时候,上一桌的火锅,同锅而食,可以增强彼此间的情谊。而且人都爱更风,只要有人带了头,这火起来是早晚的事。”要不孔圣人的食不言寝不语怎么能被学了上千年?

“沈兄不妨安排一些人在市井中宣传火锅,同时请一个有名望的人邀请一些乡绅富人办个火锅宴,共同分食,名声传出去了,慕名而来的人就多了。”

沈大海被方睿轩的讲述吸引了心神,这古董羹竟还有这么多的名堂,读书人就是比他这商人有见识。

他为自己以前想方设法给方举人塞钱的举动觉得羞愧,人家虽然暂时落难了,随随便便一个点子都能挣到打把的钱。

这给他经商打开了一扇大门。

物美价廉,物有所值固是经营的根本,但这制造噱头,名人效应,奇闻趣事似乎能产生更好的结果。这女儿红状元楼的不都是这个意思。

沈大海暗恼,以前碰到那么多类似的情况,怎么没有多想一下。

没有故事可以创造故事,没有内涵可以书里找呀。

一想到将来会有大笔的钱财进他腰包,除了这火锅,还有好多地方好多商品可以供他运作沈大海的心情又好了起来。

“普通的小市民愿意花几个小钱品尝一下达官贵人吃得什么的大有人在。富人勋贵附庸风雅的也不会少。”方睿轩继续道。

文人更不不必提了,有白诗作证,再有人引领,抱着猎奇的心思也要来尝尝看看的。再请一两个枪手做些诗文,描绘一下宴会的情况,流传出去,还用愁没有客人上门。

“这底料配方?”沈大海被美好的商业前景吸引了,却还是没忘正事。

“这要看沈兄的诚意了。”方睿轩面目平静微微笑了笑道,在商言商,开张了这一次,他接下来的一辈子都不用为钱发愁了。

“白水县沈记酒楼三成份子如何。”沈大海大方地道。他在京城等其他地方也有几家酒楼,和当地的达官贵人都有联系。火锅推销好了利润极大,他一个人吃不了独食,反正都是要分出去一部分利润的,方举人给他出了这么好的主意,多给一些也无妨。

方睿轩对这个价钱十分满意,心里面更是充满了将火锅推上历史舞台的自豪感。

这是再多钱也换不来的。

柳生这些天十分忙碌忽略了方睿轩,可也发现了方睿轩最近经常无缘无故的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