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这是在下的顽徒,姓沈,名惠明,去岁考上了秀才,今日带来让黄老一看。”

“十二岁考中秀才的神童,我亦听说过。”黄乐松淡淡道,“是个好苗子。”

黄乐松接下来考察了一下沈惠明的学问,发现沈惠明的基础十分扎实,涉猎的东西众多,想来是这位方举人的功劳。黄乐松爱惜沈惠明的才华,赠给他一卷自己临摹的前朝碑帖。

“方举人可有野心?”黄乐松问方睿轩道。

“不曾有。” 方睿轩想,他这几年所做之事,都是想做该做之事儿,何来野心之说。

“流芳百世是否算是野心,方举人所做之事儿,做好了这青史之上必有你一席之地。”

“功过是非,还是交给后人评说吧,咱们又何必费那个神儿。我是个教书的,只想教好书,至于这身后事,自己看不到了,也就不操那份心了。”方睿轩道,不是他建了个书院就真的能名垂青史的。

君不见,白鹿洞书院全国闻名,可是有几人能记得他当初的建造者呢?

他只是想老老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业,顺便帮原主实现心愿而已。

“哈哈,好一个是非功过交由后人评说,方举人也是一个洒脱之人呢。”黄乐松道,这个人比他想象中有意思。

“您过奖了。”

“不瞒方举人,老朽的确对你的书院的想法十分感兴趣,只是现在想法还只是个想法,连书院都没有建好,方举人如何肯定老夫会跟着你去呢。”

“书院再有两个月就会竣工,晚辈可以向您保证,晚辈在五年内必让这个设想成为现实。”方睿轩道。

“那方举人何不五年后再来。”

“实不相瞒,书院刚刚起步,缺乏专心研究学问的先生坐镇。就是方某有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没有先生指引,还是徒劳,故而冒昧前来打扰。”方睿轩诚恳地说道,“况且,方某托大地认为,志在学问的贤人,对于建造这样一个学术的乐园,十分愿意亲自参与进来。”

“方举人此言差异,若是有这个时间,那些人更愿意用在研究学问上。”黄乐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