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奸臣之女 我想吃肉 1766 字 2022-08-20

随着祁氏这一走,熙山的空气又紧张了起来,又一个丞相离岗,政治地图要重新划分了么?本来五个丞相的,少一个不补,还不算什么,再少一个,总要补上来了吧?谁来当这个新丞相,新丞相的立场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的朝政走向,尤其是已经白热化了的易储之争。究竟是保东宫还是倒东宫?倒东宫的话,倒完东宫又支持哪一位皇子?

东宫在着急,太子想推出太子妃陈氏的父亲,现在的鸿胪寺卿陈庆成,如果东宫岳父做了丞相,东宫显然会稳妥。如果皇帝觉得东宫不稳,或者想要开始处理交接班事宜,一定会同意这个建议的。

赵逸想得深一些:“殿下不要自己提出陈庆成,只请示陛下,五相去其三,至少要补进一位才行。也不要只提陈庆成一人,可多提几个差不多的人选,如国子祭酒也是清贵世家。圣人有意东宫,自然会定陈庆成,若是有别的想法,咱们也不至于太难看,也算是摸了圣人的脉,好有应对之策。”

太子勉强同意了这个比较不痛快的建议,隔天就暗令已方马仔上表建言,把叶广学恨得不行——这是不想让我回来啊!

而包括远在京外的齐王在内,谁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一个局面出现,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人选。

皇帝这一病,也给大家提了一个醒儿:皇帝毕竟已经老了,想做什么的都得赶紧,太子耗得起,大家耗不起。

用郑琰的话来说就是,所有没登基的太子都是在考试。太子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只要不废了他,得分再低也能上位。想干翻太子,必须让他死当,压分是没用的。哪怕他考了60分,也算是涉险过关,照样拿毕业证。得毫不犹豫地扛起大砍刀,刀刀见血地削得太子不及格还不让他补考才行。

郑琰没打算让郑家人出头,甚至郑党骨干都不要说太子不好,在这件事情上起因就是你皇帝的疏忽,郑氏是万不能背这图谋东宫的政治包袱的。太子已经让她砍得满身血口子了,别人是绝不肯放过这样的好形势的。

郑琰手里的一张王牌是苗妃,苗妃的死穴是儿子。自从听了郑琰的话,虽然没当上皇后,却总揽了后宫事务,苗妃对郑琰这个小军师不说言听计从,内心也是佩服得紧。十分方便郑琰挑拔点儿什么。

郑琰现在顾不上东宫,她在跟她爹商量事情:“我陪阿娘去叶家吊唁了,那里人来人往的,魏王妃也回去了。蒋相公家、韦相公家、诸王、公主,也有自己去的,也有使人去的。师母身上不方便,使府中长史过去的,先生倒是亲自去了。”

“圣人业已令有司备祭仪、作祭文了。”

“圣人没说再拜谁为相?”

郑靖业捻须道:“圣人自有主张,一静不如一动,圣人不想大动。”

郑琰心头一跳:“不动?”

“蓄力罢了,圣人把建议拜相的本章驳回了。反指责丞相是不是都在偷懒,道是五十年前朝廷只一相,事事政令通行,怎么现在有三个丞相了还要再添。”要动太子,就不能让朝廷动荡,最好的办法就是朝廷维持原样,反正眼下的丞相就没有是太子死党的。

郑琰低头看着自己的鞋尖儿:“只怕时间不多了。”

郑靖业倒沉得住气:“本章里建言鸿胪寺卿为相,圣人这一驳回,东宫肯定坐不住。他现在是动辄得咎,他的兄弟姐妹、庶母们怎么会放过这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