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虽然冯涛公司在同类型企业里算是业绩优秀,可是和他想要申请贷款额度比起来就不算什么了。从银行角度来说把大把银子投在个这种规模公司上,注定要是承担定风险。

以冯涛实力要想弄到这么大笔钱,只能运用杠杆原理了——亚里士多德说:给我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

冯涛琢磨着到哪能找到这么个支点。为此,他把自己所有社会关系掘地三尺地梳拢了几遍,最后圈定了个可能说上话关键人物——说起来,他确实有这么位在某国有大银行风险管理处任职大学同学——毕云涛。

关于毕云涛宗玉衡就只知道他大概履历——出国,海归,进入银行系统,此后凭借高学历和岳丈家财力,在体制内节节高升仕途平稳。现在不过三十而立做到主任位置,算上是年少得志了。

冯涛当然知道若能和这样个大学同学建立某种良好关系话对他事业发展有多么大积极作用。可是作为大学个寝室室友,俩人却意外地并不热络。

当年他们并不生活在个层面上,毕云涛出身城市中产阶级,生活无虞之外早早就厕身小官场,在学生会中指点江山,而同时间冯涛还挣扎在温饱线上到处给人打小工呢。所以大学三年同寝之谊,点头之交而已。后来也还是没什么交往,何况中间还有个宗玉衡。

冯涛其实也不是多想去求告到毕云涛门下,同样作为宗玉衡前男友身份倒也没啥,可问题是宗玉衡人现在还被他放在身边,想起来还是有点动摇。

可是在设想了几个方案,权衡利弊之后,确实从毕云涛这边下手,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小时候读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曾经教导我们——如果有100%利润,资本家们会铤而走险;如果有200%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自己尊严。

冯涛决定听先哲教导,做个好资本家,切就都要按规律办事么。

为了能够搭上毕云涛这条路,冯涛还是做了充足功课和投资。要示好,就要投其所好。

可是事情进展并不顺利——毕云涛从外围上看起来,竟是十分之品性端正大好青年,好儿子,好老公,新近得了个女儿,又晋升为好父亲,既不缺什么,也没什么特别嗜好,业务上也算上公私分明,风评不错,堪称完美。

冯涛相信个大学时代学生会长是可以在出社会后塑造出如此光辉照人形象,可是最为近距离相处人,他不相信毕云涛是个高尚到没有缺点人。

至少冯涛手里就掌握着个——毕云涛不是和男人也可以么!

当然他并不打算主动使用这个破绽,未免有点缺德。可是话说回来,如果毕云涛主动向他索贿话,他就不知道怎么拒绝了。此刻他是希望这个老同学好点别个,比如说高额回扣啥。

冯涛煞费心思地搭建了个重拾同窗谊平台——他发起了次同学会,从多方发动毕云涛老婆王淑媛参加。老婆都到场了,老公还会远么?果然,毕云涛这天欣然赴约。

这夫妇俩都十分抢镜,王淑媛从以前就是满场飞做派,爱热闹爱制造热闹,而毕云涛则彬彬有礼,对妻子爱护有加,举手投足都是好男人范,羡煞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