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自由和民主

一道来自建兴帝的书信送到了李昌宪的案桌上。

李昌宪忍不住打开来,想看看建兴帝到底写了什么?

自幼出生在皇家,又在众多儒家大家的教诲下,主持了东宫几十年的时间,其书法飘逸劲健,豪放流润,比李昌宪那手蝌蚪文要好看了很多。

李昌宪欣赏了一遍建兴帝的书法后,接下来阅读书信的内容。

这是一份为民请愿书,其字里行间,让人深深地感受到,建兴帝那一颗为国尽责、为民请命的拳拳之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建兴帝恳求李昌宪尽快出兵,不为恢复大晋朝衰败的命运,而是为了挽救那些在京城四周受苦受难的几百万老百姓。

看过建兴帝的书信后,李昌宪不由地感慨万千,在书信末尾批了一个阅字,让人尽快送到何岳等人手里。

这一次要广集群意,讨论这次出兵中原的的得失。

当然这个始做俑者,李昌宪也打算把他请过来,一是表示他对建兴帝的尊重,二是师出有名,不想落个反贼的骂名。

翌日,万陵县众官员齐聚一堂,建兴帝也兴高采烈地如约而至,面对旧臣子的礼拜,他早已不感兴趣。

今天他来的目的,就是呼吁万陵县的所有人,支持他出兵的建议。

“诸位大人,诸位臣民们,我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是却没有苛刻诸位臣子和黎民百姓,没有让任何一个人因饥饿而死去,更没有让众多的老百姓流离失所。”

“这一切,是因为有人不施仁政,穷兵黩武,让北方陷于常年混战之中,百姓流离失所,饥饿、疾病、寒冬,让几十万、上百万黎民百姓因此而丧失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