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褚琬×贺璋(二)

贺璋骑在马上,神情有些愣怔,显然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褚琬。

褚夫人下马车来,见了贺璋并不认识,她走到自己女儿身边,问:“这位是?”

“娘,这是大理寺少卿贺大人。”

原来是女儿的顶头上司,褚夫人立即变成之前温婉贤淑的模样,笑着行了一礼:“贺大人。”

贺璋也不知出于什么心理,下意识地赶紧下马,也回了一礼:“褚夫人。”

“让贺大人见笑了,”褚夫人道:“我这女儿实在皮猴得很,想必在大理寺给贺大人添了不少麻烦。”

“娘,”褚琬不乐意了,怎么能揭她的短呢,她嘀咕道:“怎么能这么说我呢。”

褚夫人偏头小声斥责:“我还说不得你了?愣着干什么,还不快给贺大人见礼。”

“哦。”褚琬当着自家娘亲的面还是规规矩矩地给贺璋福了福身:“贺大人。”

贺璋颔首,目光平静地打量。

她今日穿了身散花如意云烟裙,乌发一半披散在肩上,只一支玉兰簪子插在发间。面庞不施粉黛,肌肤白皙透亮,简单清丽,如小家碧玉的少女。

贺璋见惯了她穿官袍时的模样,鲜少见她着女装,但每回的装扮都各有特色,令他惊艳得移不开眼。

“贺大人怎么也在这?”褚夫人问。

“我路过此地。”

“哦,贺大人是要往营地去?”

贺璋点头。

全程几乎都是褚夫人和贺璋说话,褚琬站在褚夫人旁边,和许多贵女般,一副乖乖巧巧的模样,只是少了点娇羞罢了。

贺璋不着痕迹地瞧了她几眼,见她只是微低头,一根手指绕着袖口玩,似乎有点无聊之意。

他收回视线,又跟褚夫人寒暄了几句后,主动行礼告辞。

等贺璋一走,褚夫人拉着褚琬入院,边疑惑地问:“我总觉得你们贺大人有些眼熟。”

“娘不记得了?”

“什么?”

“他就是贺璋啊。”

“贺璋是谁?”

“......”

褚琬噎了会,想想也是,贺璋小时候只给她当过半年的夫子,而且那时候贺璋还是个没长开的毛头小子,说话都还声音粗哑呢,十年过去了,他成了大理寺少卿,变化确实大。

“他到底是谁?难道你们以前认识?”褚夫人问。

“爹小时候给我找了个夫子,就是住咱们家隔壁的那个少年,娘您忘了?”

“诶?”褚夫人惊讶:“难道贺大人就是当初那个少年郎?”

褚琬点头。

褚夫人下意识转头去看贺璋离去的方向,越过矮墙,只见那人已经骑马转上了山道。

褚夫人感叹,没想到当年那个穷酸少年如今成了朝廷命官,真是世事难料。

“你们贺大人他....可成家了?”褚夫人问。

还未等褚琬回答,她又自顾自失笑道:“瞧我真是糊涂了,贺大人这般身份地位,且年纪也不小了,自然是成家了的。琬琬,你可知他娶的是哪家的姑娘?”

“娘,贺大人他还未成家。”

“还未成家?”褚夫人惊讶:“为何?”

褚琬突然有点紧张起来,支吾道:“我也不知为何,反正贺大人现在还是孤身一人,也没有跟谁定亲。”

“娘,”褚琬状似无意地问:“娘觉得贺大人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褚夫人压根儿就没往其他方面想,直言道:“你们贺大人年纪轻轻便是大理寺少卿,我看这后生气质沉稳、仪表堂堂,虽说年少苦寒了些,但好在苦尽甘来。如今他应该有二十六了吧?也不知往后谁家姑娘能有这份福气。”

说着,她又忍不住剜了眼自家女儿:“总之,我是不敢妄想你能嫁个像贺大人这样的,若是能抵他一半才干,我就偷着笑了。”

褚琬忍了忍,反驳道:“我怎么了?我也不差的,长得好看还有才学,往回你不也是这么夸我的嘛。”

“此一时彼一时,往回你十六七,大把人家争着抢着要,可现在好了,你都十八了,亲事困难,能找个勉强凑合的已经算是烧高香了,还想着找贺大人这样的人中龙凤?算了吧,我可不敢肖想这样的女婿,别的不说,我自己生的女儿我清楚。”

“清楚什么?”

“鱼找鱼,虾配虾,你....算了算了。”

“......”

褚琬心情复杂。

“对了,那个吕公子怎么样了?”

说着说着又绕回了相亲上的事。

.

褚琬的舅姥爷是村子里的大夫,在这村里治病治了大半辈子,十里八乡都知道他名声。年过六十了,老人家依旧精神矍铄。

傍晚时,褚琬帮舅姥爷收药材,她立在矮墙旁,垫着脚从墙头上小心翼翼地端下簸箕。

晚霞挂在天边,映得她的意云烟裙明艳,细腰婀娜,身姿窈窕好看。这般垫脚抬臂,举手投足间,透出成熟女子的风韵。

贺璋骑马停在半山腰处,望着山脚下小村庄的那座矮墙,墙边的姑娘笑容甜美,像一朵绽放的花。

就这么驻足瞧了会,身后的小厮问道:“大人,还回城吗?”

贺璋收回视线,提起缰绳,慢悠悠地策马而行,行到一半突然吩咐道:“你先回去,跟我母亲说一声,让她不必等我吃饭,我还有其他事。”

“大人还要回军营?”

贺璋淡漠地睨了一眼,小厮立即低下头。

“快去吧。”

“是。”

小厮离去后,贺璋又转头朝矮墙那边看了眼,远处的小姑娘手里端了两摞簸箕,正小心缓慢地往院子里走,也不知脚下踢到了什么东西,使得她身子踉跄了下。

为了不让簸箕掉下来,她跟耍杂技似的,慌慌张张地左拐右拐的,最后以一个不雅的马步姿势,才算稳住了簸箕。

贺璋看着看着,不禁勾唇莞尔。

随即,他扬起马鞭,策马下山道。

.

褚琬没干过什么活儿,将簸箕端回去被舅姥爷笑话了才知道收药材得用篓子,于是,她又提了只竹篓出来,就这么沿着矮墙继续收。

收着收着,余光瞥见旁边站着个人,起先没觉得什么,但过了会儿,那人还站在那看她,就有点不大高兴起来。

她头也没回地凶道:“看什么看,没见过姑娘家收药材?”

那人淡笑了声。

褚琬动作顿住,立即回头。

“大人?”

贺璋牵着马,就站在几步开外,晚风轻柔,款款吹着他的衣摆。

“你在做什么?”他问。

“呐,你也看到啦,收药材,”褚琬手腾不开,昂起下巴指了指院子里,说道:“今日我随母亲来探望舅姥爷,我舅姥爷是村里的大夫。”

“我知道。”

“你认得?”

“有时候军营急诊,你舅姥爷也会去。”

“哦。”褚琬见他穿着官袍,问他:“大人从军营过来的?”

村庄与军营只隔了坐小山,为了方便,许多人出入军营都不走官道,直接抄近道穿村庄而过。

贺璋没说话,只静静地站着,目光清清浅浅地落在她身上。

褚琬也安静下来。

两人多日未见,若是换成以往恐怕会觉得没什么,但这期间发生了些事,令他们之间的气氛变得有些不同寻常。

过了会,褚琬问:“大人这是准备回去?”

“你还有多少药材要收?”贺璋问。

褚琬一愣,回道:“还挺多,从这里到田埂那边的,都是。”

贺璋顺着她的视线看了眼,走上前去接过她手上的竹篓:“走,帮你一起。”

褚琬手上重量一轻,再抬头,他已经大步往前而去。

“等等,”褚琬回过神来,说道:“我再去拿个竹篓。”

她飞快跑进院子,抱了个竹篓出来,然后跟着贺璋往田埂走。

暮色黄昏的光影,将两人的影子拉得极长。褚琬盯着他的背影,心情千转百回。

他为何要帮她收药材?

按理说,这会儿已经是归家吃晚饭的时候,他却留在这帮自己,那是不是说明.......

想到某种可能,她的心狂跳起来,走路的步伐都忍不住雀跃了些。

“我们从这里开始吧。”褚琬放下竹篓,弯腰端起田埂上的簸箕,将里头的药材扒拉进竹篓中。

她拨会儿,却见贺璋没动,也没管,自顾扒拉自己的。

收完这边的药材,她继续收下一个,就这么沿着田埂越走越远,反而成了贺璋跟在她身后。

到最后,褚琬的竹篓已经满满当当,而贺璋的竹篓还是空空荡荡。

褚琬狐疑,直起身子:“大人不是要帮我收药材吗?”

“嗯。”贺璋目光闲闲地看她,问道:“重不重?”

褚琬提了提竹篓,自然是重的,这些药材都是树根,一簸箕一簸箕地累下来,还挺实沉。

但随即她看了眼来时长长的一条路,明白过来他话中之意,顿时觉得自己有点傻。

贺璋越过她,继续往前走,撂下句:“竹篓放这,你跟着。”

“哦。”

两人走到田埂尽头,贺璋才开始收药材。

“听说你前些日相亲了?”他突然开口问。

来了来了!他总算问了!

褚琬弯着腰做事,尽量掩饰自己激动的心情,她故作随意道:“大人也知道了?”

“那位公子如何?”

“一表人才、斯文有礼、家世出众。”

这是此前褚夫人拿来劝褚琬的话,这会儿被她原封不动地搬过来回贺璋。褚琬暗暗满意,不动声色地去观察贺璋的表情。

但贺璋没什么表情,依旧是一副清冷从容的模样,最多是加了点干活的认真和专注。

想了想,褚琬又补充道:“我觉得吕公子还挺不错。”

终于,她捕捉到贺璋动作顿了下,虽只是个细微的变化,但也足够令她心花怒放。

她想,他肯定是在意的。

褚琬等了会儿,见他没有其他表示,便问道:“大人为何问这个?”

“随意问问。”

怎么能随意?

褚琬直起身:“我跟大人又不是什么亲戚,也不是什么长辈与晚辈,大人问这种事,恐怕不妥吧。难道是......”

“是什么?”

“大人关心我?”褚琬偏头,唇角压着笑。

“你是我下属官员,理当问一问。”

就这样?

就没点别的意思?

褚琬停下来,又试探道:“大人想必也听说了那位吕公子,是靖海侯府的亲戚,身有功名,兴许过不久就能入仕。年岁也与我相当,只不过......”

贺璋抬眼,安静看她。

“我与他才见了两面,不大熟。大人以为...”褚琬问:“若是两人成亲,是互相知根知底的好,还是只需听从父母之命?”

“你自己如何认为?”贺璋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