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九放下保温壶:“今天,招牌挂好了。给您带了八宝粥,您得空尝尝。”
“动作真快,有需要刘姨的地方尽管说。”刘曼梅接过保温壶,“我刚吃过,过一会儿一定吃。”
说是这么说,刘曼梅对八宝粥没抱多少期待。
在关母住院期间,她尝过关九的手艺。
只能说,吃不死人,不愧是关母的亲生女儿。
但刘曼梅挺担心刚升起希望的关九再次受挫,打算这两天叫上姐妹们去捧场。
两人闲聊两句后,关九回到店里。
小饭馆的装修十分简单,八套桌椅,长长的收银台兼玻璃橱柜围住半开放式的厨房。
此时一大盆土豆堆在收银台上,关九从厨房里搬出菜板和刀,开始“铛铛铛”地切土豆。
滚刀块、切段、切片、切丝、切花、切末……
穿越后到这具身体里,关九的记忆、灵魂、包括舌头都没出岔子,为此她还特地去现代医院检查了一番。
没有心疾,没有先天不足,除了前段时间食不下咽导致有些营养不良,大病小病全没有,非常健康。
唯独有两项能力没和她一起穿越时空。
臂力和刀工。
说到底换了个壳子,这些需要长期反复训练才能获得的技巧归零也是情理之中。
这也是为什么关九只卖八宝粥。
原因无他,熬粥靠的是用料配比、火候和一点点调味,这些对关九来说轻而易举。
豆子泡发,加水上锅,她都不用守在锅边上,闻着味就能判断粥好没好。
但这以外的菜就不一样了,处理蔬菜肉类要刀工,炒菜要臂力腕力。不说大翻勺、脱骨、片鱼那些高难度绝技,最简单的炒青菜也离不开这两样。
这些你不练,这辈子也别想培养出熟练度和所谓的手感。
堂堂尚食女官,御厨第一人,苦练厨艺二十载,如今也得从基本功练起。
看看案板上奇形怪状的土豆,再看看手感为零、几乎不像是她的手的手,关九唏嘘不已,认命地切土豆。
开业第一天,又没钱宣传,关九不指望有很多客人来,在收银台后埋头苦练。
数不清的土豆经历了碎尸万段的痛苦。
作者有话要说:[1]梁实秋,《雅舍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