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季平在王府逗留三天,冬雨就下了三天,汴河的水位暴涨,河水虽然经过了初步净化,沿河那些造纸工坊也在拆迁,但是毕竟还没有完成,因此整个京城都泡在恶臭的水中,皇宫也不例外。
陈季平看到这种清形微微一叹,这其中就有他的因果,因为造纸工坊是李三郎在淄川搞出来的,后来流传出去,所以,前一个化身种下的因,恶果自然而然落在后一个化身身上,这就是天理循环!
与他相比,赵二陛下的因果更大,权知开封府尹的齐王赵廷美,送来了最新的条陈,内容尽是“又有多少房屋倒塌,又有多少人死亡,粮价涨了多少”之类的坏消息。
“告诉齐王,让他想法平抑粮价,另外,命人向未受灾之地征粮!”
刚打发走呈报官员,赵普等人进来,“陛下,如今恶水肆意,等天气转好之时,很容易引发疫症,当提早防范!”
“哼,赵德芳干什么吃的,他们不是要治河建房吗,怎地如此缓慢?”
“陛下,治理河道非一日之功,何况闲王在家中,具体事宜多是潘家、曹家、石家等一批勋贵子弟在做!”
赵光义知道这事赖不到赵德芳身上,但是他就是不爽,“谁也没圈禁他,既然想靠建房发财,就该好好任事!”
圈禁是明摆着的,只是没下圣旨而已!
赵普当然不会傻到跟这位较真,“陛下所言极是,不如就让他负责疏通河道如何?”
负责疏通河道,就等于是官差,若是敞开这个口子,赵德芳就等于出山了;
赵光义不想给他机会,不过转念一想,若是事情搞砸了,正好以此为借口,彻底断了对方的政治生涯。
“也好,不过需让他立个军令状,若是做不好,以后就老实呆在贤王府,莫要再生事!”
……
赵德芳对“都水使者”的官职很满意,至少是有点实权的。
至于如何治水,陈季平临走提供了两个办法:简单的是以开天辟地之法,将水引入地下,这样做固然立竿见影,但是太过惊人,以后就没办法在官场混了。
另一个办法就是按部就班的“引流排水”。
具体说来,一是挖深汴河,清除淤泥;二是拓宽护城河,既能增加容水量,又能给京城多一些保障。
两个办法迅速通过了中枢的廷议,赵德芳又提出,以工代赈,让受灾百姓参与到治河上来,如此,既能达到安抚百姓的效果,治水所需的人力问题也解决了。
治水进行的很顺利,再加上天公作美,不过数日,大水退去,由于赵贤王尽职尽责,吃住都在治水第一线,赢得了百姓和基层官员的赞誉。
赵二陛下原本并不在意一个“都水使者”的官职,但是赵德芳所展现出的才干,以及所获得的声望让他又忌惮了,万一自己的几个儿子比不了他,以后皇位岂不是有可能旁落?
可是,人家立了功,不能不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