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湖入手,朝廷就出不了力吗?”站在朱元璋身边的太子朱标插言问道。
“回太子……很难。江湖之事不同于朝廷之事,往往只是一两个高手行事,最多也超不过二三十人,身手既高,动静又小,而若是官府出面,人少了对付不了,人多了……朝廷出力,要么便是政令,要么便是出动官兵,动静太大……若非目标明了,直指核心,师出无名,抓不到什么把柄,反而容易打草惊蛇……”何文灿小心地措辞。
“那就帮不了文琅小子了?”朱标道。
“据朱千户所言,他在全力追查天一盟线索的过程中,山东上官世家,少林派,武当派,丐帮,唐门等诸多武林门派都全力支持,可调动各派江湖门派的力量……这种方式,比之朝廷干预,有效得多,一旦查清天一盟的总坛所在,又或是查到了哪些朝廷重臣牵扯其中,有了明确的目标,便可随时调动朝廷之力,罢黜官员,出兵剿乱,皆能一举而中……正如西平侯所奏,反贼张然潜入西平侯府意图行刺,被朱千户所擒,臻洞、西浦、摆金、摆榜四部族兵反叛被西平侯阻于昆明城下,继而被颖国公领兵镇压,如此于野于朝两方面各有应对,方才迅速平息,令云南重归安定……”何文灿显是理顺措辞,越说越是顺溜:“天一盟之事亦是一样,于野,只能靠朱千户联合江湖势力,借助各大门派的支持,于朝,则须待朱千户有了确切的消息或证据,朝廷才可发兵,一举而平……朝廷现在,确实不知道如何帮到朱千户……”
“呵呵,难为小猴儿了。”朱元璋已完全明白,笑道。
朱元璋当年还在岳父滁阳王郭子兴的义军之中时,也是明教弟子,对于江湖之事并不陌生,清楚江湖之事与朝廷之事的不同。只是大明建朝已有十九年,朱元璋平日里所思所想,已经习惯于从朝廷的角度和手做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此时经何文灿一说,才想起来,许多江湖之事,朝廷插手,只会是一团糟,就如派一百个人去捉耗子,远不如一只猫来得有效,甚至还可能把事情越弄越复杂,越弄越麻烦,坛坛罐罐地全打碎了,耗子也没抓着。
太子朱标虽说并未经历过江湖,但他自小便跟随朱元璋修习处理政务,又是个聪明绝顶之人,自然也是很快便想明白了这一层。
“那便让小猴儿接着查吧,你与朱文琅随时联络,他那若是需要什么支持,你须得全力配合,待查个清楚明白,便即刻请旨调动官兵,一举捣灭天一盟!”朱元璋道。
“臣领旨谢恩!”见好不容易说服了朱元璋,何文灿一身的汗,匍匐在地叩头谢恩。
“去吧。”朱元璋一摆手。
“臣告退。”何文灿又叩了一个头,起身站起,后退着出了御书房。
“太子,来,咱们接着商量北疆的事。”看大太监高诵将何文灿送出,朱元璋转头对太子朱标道:“方才说到哪了?”
“说到纳哈出了,父皇。”朱标躬身一礼道:“这纳哈出乃是当年成吉思汗‘四杰’之一木华黎的后裔,骁勇善战,用兵过人。据传是蒙元朝廷原左丞相扩廓帖木儿的弟子……”
“左丞相扩廓帖木儿?就是那个十余年前死的,汉名王保保的?”朱元璋讶道。
“正是王保保,儿臣记得洪武五年时,这王保保曾于漠北大败我明军,当时父皇还赞过他,说他是‘天下奇男子’……”朱标点头道。
“还真是他!”朱元璋一拍大腿:“这纳哈出是王保保的弟子?怪不得这么厉害。”
“正是王保保的弟子,自鞑子朝廷北迁之后,这纳哈出便率二十万大军雄据辽东,屯驻金山(今吉林双辽)。虽说被我大明铁骑屡屡攻击、辖地逐渐缩减,但到目前为止,纳哈出仍旧控制着西至蒙古、北至女真和朝鲜等地,与北元大汗相呼应。被鞑子朝廷封为丞相、辽东太守等职。我朝欲收复辽东,纳哈出便是拦路虎。朝廷曾四次遣使招降,要么被纳哈出把招降使给杀了,要么被割了耳朵遣返,几次派兵马入辽,也皆告失败。”
“嗯,魏国公也曾多次向朕提起过此人,朕记得有份奏章里边就写了,‘纳哈出在辽东,前后杀掠守御官军二万余人’——忘了是谁的折子了——能和我大明铁骑掰腕子,确实是个人物——看来不打是不行了。”朱元璋点点头:“北征的事准备得如何了?”
“因我大明大力诏谕,加上鞑子朝廷的势力日益衰落,一些鞑子在东北的将校都归附了我大明,最大的势力只剩下了纳哈出,这些年一直都在为北征的事做准备。”朱标续道:“到现在为止,朝廷在辽东已建立有十二个卫所,驻军七万余人,从去年开始,朝廷已通过海运,将大批粮米运往辽东备战,还从陕西、高丽购战马近六千匹,装备辽东官军。这些都是在魏国公的主持之下办的,已差不多了,其中四……朱棣也出力不少。”
“嗯,他们翁婿两个,替我大明扼守北疆,确实劳苦功高……就是可惜了魏国公……这天一盟不除,迟早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朱元璋一拍桌子,怒道。
“此事自有朱文琅和何文灿他们侦办,此二人都是精明强干之人,相信很快便能将这伙反贼剿灭。”朱标忙道。
“朱文琅这小猴儿……”朱元璋似乎回想起朱文琅在宫中长大的情形,脸色缓和下来,甚至露出会心的笑意:“也不枉你母后当年这么喜欢他,确实是个聪明机灵的小猴儿,比起你那几个不争气的弟弟,不知道强了多少,只怕不输于朕当年收的那几个义子。”
将朱文琅与自己的弟弟,朱元璋的几个儿子比,朱标哪敢随便接话?只是躬身含含糊糊地“是”了一声。
“太子!拟旨!”朱元璋沉吟一会,猛地开口。
“请父皇示下。”朱标忙躬身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