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章 行军不忘打个铁!

前三日,每日行军50里,好不容易等新兵们开始适应这种负重和距离,结果到了第4天,唐团座要求,每日行军60里,不到规定距离,纵算天色已黑,也不得宿营。

到第8日,行军距离已经高达70里,每天在路上行军的时间也比之前多了近2小时。

每天新兵们的状态几乎都和第一日一样,一抵达宿营地,铺好被服之后就累成死狗,刚吃过晚饭就鼾声如雷,等睡到早上六点,再重复着前一天的故事。

这种把体能压榨至极致的痛苦,令新兵们虽在私底下也有不少怨言,但却无人敢当面说。

实在是他们那位最高指挥官和他们一样,所有人都能看到唐团座每天挑着他的两坨大粮食袋,和他们一样在山路上行军,而且还要处理各种军中事务。

要说辛苦,做为最高指挥官的唐团座可比他们这些人要辛苦的多。

不是没有人怀疑过唐团座那看着就很夸张两大托粮食袋是不是真的,在行军途中休息的时候,有和唐团座坐一起的步兵班长用套近乎的方式去试过。

然后,能真的挑起那一百多斤担子走上几十米的人,还真的不多,而

人家唐团座可是一走就几十里。

有这样身体力行的长官,而且路上也没在吃食上亏待他们,每人一天三顿,晚餐有肉有鸡蛋还有新鲜蔬菜,哪怕军令苛刻了一些,谁又能说什么?

“我懂了,团座长官就像是个打铁的,这帮渣渣新兵就是那个废铜烂铁,用这个逐渐将他们打造成精钢!”龙岩到了第五天,终于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

吕三江翻了个大白眼,这特么不是在军令发布的时候就明摆着的吗?还需要你娃专门提一嘴?

是的,别看这群川籍新兵们已然经过训练,唐吉利专门为儿子准备的所谓‘精兵’更是训练长达半年,但在唐刀看来,他们还是太差了。

就是以四行团那样的训练标准训练出的新兵,成为老兵的概率也不过百分之五十,那意味着新兵们在自己的前三场战斗中,死亡率近百分之五十。

那是唐刀也无能改变的事实!

而这批新兵,以唐刀的眼光看,他们能成为老兵的概率,或许只有五之一,而想活到战争结束,那几率更是小到令人绝望。

面对自己家乡的子弟兵,唐刀能做的,就是在他们进入战场之前,压榨他们的潜能,别的无法迅速变强,那就能跑得更快、跳的更高。

而至于说士兵另一基础技能-——射击,唐刀有他的方法。

花费了十天,庞大的‘辎重队’越过川西山区,穿过川中平原,进入川北山区。

许多步兵班的粮食已经被消耗一半,负重是减轻不少,但缺粮危机却是笼罩在新兵们的心头。

照这个消耗速度,都还没出川进入陕省,大家伙儿就得一天三顿变一顿了。

唐团座可是规定过,每人三两米或面配一两肉一个鸡蛋,炊事兵去根据这个配给制度去领取,若粮食不够,那肉、蛋配给也相应减少。

然后,随着负重减轻行军速度加快,抵达宿营地的时间也到了下午,距离天黑还有足足3小时后,唐团座发下军令,山区行军,每天每个步兵班可以出五人两杆枪10发子弹自由狩猎,以补充军需。

于是,秦岭大山深处的各种野鸡、兔子、野猪等野货可就遭殃了,急于补充粮食的新兵们甚至远离宿营地十几里去‘打野’。

也幸好这里没有敌人,哪怕有土匪,面对这种穿着军服荷枪实弹的正规军,也是有多远跑多远。

不跑的,那可就惨了,士兵们可不是木头人,一旦询问过山民并侦察到这种大山深处还拥有枪械刀叉等武装的家伙,那往往会联合上十好几个上百人一起围上。

就现在这穷得掉渣的时代,土匪们能有个十几条枪就是大土匪窝,绝大部分都是提着砍刀,那里是数十条枪的正规军的对手,哪怕是一群新兵!

一旦抄了土匪窝,那家伙,可是有粮食还有钱!

唐刀军令很明白,只要是土匪,所有收获都归该步兵班所有,只要你能背得动。

有了第一个成功范例,新兵们那个不是一到宿营地就红着眼寻找当地的土匪?

唐刀也不管什么战术,只发放枪械,全部由步兵班自己发挥。

有收获,自然也会有伤亡,但那都在唐刀可承受的范围。

如果他们连这些个不入流的土匪都打不赢,如何去和日本人打?

不过唐刀终究还是个未来人,在许可新兵们‘打野’之前,还专门画了一本图鉴,比如黑白双色的熊、浑身金毛的猴子、有着红脑袋的鸟等等不能打。

不然,等这帮饿急眼的新兵们过境,恐怕这一带的‘国宝’们在未来连当国宝的资格都没了。

而等行军的第二十天,大军已经抵达川甘陕三省交界的青木川镇,唐刀携带的野战电台刚开机就突然收到战区司令部一封告急电文。

就连向来杀伐果敢的唐团座,在看到夏大雨翻译出的电文内容后,也禁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