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孙中山归国

第三节孙中山归国

孙中山到达伦敦后,当地华侨根据他手绘的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制成五十面悬于伦敦城东唐人街。这是后来成为中华民国国旗的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首次飘扬在英国首都的上空。这使广大爱国华侨倍受鼓舞,满怀信心地迎接将要诞生的共和国。11月中旬,孙中山途经巴黎时,会见了法国政界、财界等各方面人士,得到他们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

1911年11月24日,孙中山完成了访问英法等国的任务后,即乘丹佛轮离法归国。途中虽然在马来西亚的槟城及新加坡登岸作短暂停留,但他返抵上海前重要的停留地是香港。因为只有到了香港,才能与革命党的重要领导人见面,了解国内形势的发展并商谈建立临时政府等事宜,同时也才能与长期帮助中国革命的日本朋友会见。

航行在太平洋的“地云夏”号英国邮船上,孙中山和咸马里夫妇正站在船舷边眺望东方,看着银鸥在海面上振翅飞翔。

咸马里道:“一周之后,船就可以在香港靠岸了。”

“终于可以经香港回国了!”孙中山心中感慨万千,他已经收到英国政府同意他在途经香港等英属殖民地时可以短暂停留的通知。自从1896年3月4日港英政府对孙中山发出驱逐令以后,他虽然也曾多次返回香港从事革命活动,但都是以不合法身份秘密潜入的,只有这一次才算是以半合法身份返回香港。这也是他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以共和之父的胜利者姿态凯旋革命发源地香港。

鲍尔女士鼓励道:“英国政府已经取消对你的驱逐令!相信没有什么力量能够再阻挡住先生的步伐了!”

孙中山摇了摇头道:“清廷还在通缉我。”

咸马里振奋道:“但是如今中国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清廷的魔爪已经伸不到长江以南了,所以没人能阻挡你回中国了。”

孙中山担忧道:“不过眼下国内的形势依然很复杂很艰难,黄兴已经三次来电催促,让我快点回去主持大计!”

鲍尔女士善解人意道:“虽然如此,但是眼前的形势总是要比黄花岗起义之前要强得多!所以,咸马里才会让我陪他去中国,去见证他的预言。”

咸马里笑着接口道:“同时也去见证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的诞生。”

大海上渐渐弥漫起淡淡的雾气。

武昌起义点燃了全国反清革命的烈火,各地纷纷响应。到11月上旬,全国独立的省份和地区已达十余个,其他未宣布独立的省区,也烽火频传。清王朝就像一条在暴风雨中颠簸起伏的漏船,倾覆指日可待。

革命的迅猛发展,急需一个集中统一的领导。随着独立各省军政府的建立,组建临时中央政府的问题已变得十分紧迫。

被革命大潮推上了都督位置、初尝了权力滋味的黎元洪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为了建都武昌,以及能够成为临时中央政府的首任大总统,11月9日,黎元洪正式通电各省,要求各省派代表来鄂商筹组织临时政府问题。

然而,对中央政府这一头衔感兴趣的不止是武昌一家,想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的也不仅是黎元洪自己。

11月11日,即黎元洪通电发出的第三天,沪军都督陈其美、江苏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汤寿潜也联电倡议,仿照美国独立战争时召开“十州会议”的办法,在上海设立“临时会议机关”,来磋商内政、外交。具体的方式是各省原谘议局和都督府各派代表一人常驻上海,两省以上代表到会就可以议事。

12日,他们又以苏、浙代表的名义,正式邀请各省代表赴沪,协商组织临时政府。于是,组建临时政府的各省代表会议演出了一出“双包案”,出现了两个会场。江苏、浙江、福建、湖南、直隶、山东、河南、上海等独立省区都督府或未独立省区谘议局的代表赴沪与会,而江西、广东、广西的代表径赴武昌。而且,上海方面先下手为强,11月15日,在只有上海、江苏、福建三省代表到会的情况下就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打出了“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的旗号。

武昌都督府会议室里,黎元洪、蒋翊武、孙武、张振武、吴兆麟在开会。

“上海和南京正在争国都。”孙武叼着烟斗说。

“岂有此理!武昌是首义之地,当然要做国都!”黎元洪一拍鼻烟壶。

“没有咱们首义,哪会有今天十数省独立的局面?”蒋翊武摆弄着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