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个不小心差点把“帮亲不帮理”说出来,赶紧打住话茬,好歹是把话给说得没那么明显。
胤禛莞尔。
事实上,胤禛一直都知道,罗察是个明事理的好官。
之前他以为罗察是八阿哥一党的支持着,经过仔细探查才发现,罗察为八阿哥说话,也不过是因为交好的几个官员都说八阿哥不错而已。
并不是罗察自己的意思。
更何况,之前罗察夫妻俩能够同意女儿不嫁,没有强逼着完颜氏必须早早出阁,也没逼着完颜氏向皇家低头……
可见罗察十分疼惜女儿爱惜家人。
能够这样疼爱女儿的父亲,定然不会为难自家女婿。
所以胤禛和珞佳凝一早就预料到,倘若完颜氏肯嫁给胤禛,罗察这边是没大问题的,定然也会支持女婿十四阿哥的亲人。
如今看到罗察这般坦白,胤禛不由得露出一丝笑容,朝罗察拱拱手:“多谢大人刚才相助。”
罗察赶忙回礼:“四爷不必如此客气。”
胤禛看他大有目送的意思在,这便当先离去,留了个背影给罗察。
梁九功远远地看到了这一幕后,赶紧回到了乾清宫。
康熙帝正打算批阅奏折,正拿起朱笔。见他回来了,便问:“如何?”
“四爷和完颜大人匆匆见了一面,略说了几句话就分别了。”梁九功道:“奴才也没看出来什么。”
康熙帝淡淡“嗯”了声。
“奴才有几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你说。”
梁九功忙道:“陛下,奴才觉得四爷和完颜大人应当是之前没怎么见过面,所以这次完颜大人主动帮腔后,四爷才留下来和他说了几句。”
顿了一顿,梁九功也不知道接下来的话妥当不妥当,斟酌后还是慢慢说了:“……若他们真的私下里有来往,四爷完全没必要在这个人多口杂的地方和他说话。即便是已经下了朝,他们周围没什么人,可远处还有官员没走,来来往往的宫人也很多。他们这般说话,真是谁都能看到的。”
言下之意,他们俩这举动太坦荡了,不像是结党营私的那种交往。
“老四一直这样,不太和朝臣往来。”康熙帝道:“朕让你去看看,也是想瞧一瞧罗察老儿被吓成什么样子了。”
梁九功愣了愣:“奴才愚钝,不太明白。”
康熙帝不由得语气里带出意思笑意:“罗察那小子,平时胆小得很,远不是佟国维那帮胆大之人的行事风格。罗察谨小慎微那么多年,好不容易当上了礼部侍郎,在朝中更是谨小慎微。倘若不是这次他女儿嫁给胤祯,他怕是也不会公然帮胤禛说话。”
梁九功嘿嘿笑了:“难怪奴才好似平时见不到罗察大人主动在早朝禀报事务。”
康熙帝捏着朱笔指了指门外:“你去慎刑司问一声。那张道士全招了没。哦,老九老十还跪着呢?让他们起来滚回自己家里去。顺便把老八叫过来,朕有话亲自问他。”
也不知道佟国维那些大臣们从哪儿得来的消息。
总之一天后,为八贝勒求情的人开始多了起来,佟国维他们不知道从何得知了事情大致的经过,晓得八阿哥并没有利用张明德行巫蛊之事。
于是佟国维连同一众朝臣都在力挺八阿哥,请求皇上认真查问这个案件,放了八贝勒。
另,这个时候九阿哥和十阿哥也已经不用再跪了,上朝时跟着为八阿哥求情。
在两位阿哥的支持下,佟国维大胆恳请皇上:“国不可无储君。八阿哥素来行事端方,恐引得小人妒忌故意让张姓道士引出这场祸事。还请皇上明察!”
朝臣们情绪激昂。
反观第一天为八阿哥求情的四阿哥,这个时候却没有再帮助八阿哥讲话。
三五日后风向又有了新变化。
早朝之上,四阿哥为张明德这个案子上添了两个确切的人名,一是多罗顺承郡王布穆巴,另一个则是镇国公普奇。
原来,那张明德是这二人搜集到的“高人”,也是这二人,把这个高人先送到了大皇子府上,而后又辗转送到了八阿哥的府上。
这下子,满朝文武尽皆哗然。
要知道这布穆巴的祖上乃是跟着□□皇帝打江山的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世袭罔替的爵位。而普奇那一脉的祖上则是□□皇帝之子褚英,亦是身份尊贵。
把这两个人抛出来后,这事儿就耐人寻味起来。
多罗顺承郡王和镇国公赶忙出列,自证清白。
——那张明德在他们见他的时候,不过是个江湖测字的。二人只是觉得这人有些意思,十分有趣,方才招了这个人来。送去大皇子府上和八阿哥府上,也是想让他给两位爷当个逗趣的“玩意儿”,并没有什么旁的意图。
康熙帝听了四阿哥的话,不由剑眉微蹙,许久后方才轻轻颔首:“老八识人不清,不知道这张明德。理应该罚。只是老八此次,罪不至死。这张明德口出狂言,明明只是个招摇撞骗的骗子,却说自己乃是奇术高人,且妄图诓骗皇家子嗣,其心甚恶,理应问斩。”
当即下令,张明德菜市口问斩,即日执行不得有误。
一时间,八阿哥好似嫌疑得以洗脱。
所有支持他的朝臣都喜出望外,说着“皇上圣明”的话语,不住向皇上磕头谢恩。
康熙帝望着朝堂上跪下了一大半的人,眸光微闪,心中五味杂陈。
……支持老八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反观朝中,依然一心一意只支持他这个皇上的人,还能剩下多少?
早朝过后不久,胤禛被梁九功带到了乾清宫,前来拜见皇上。
不过,康熙帝拍了拍四阿哥的肩后,却没有多说什么。
事实上,多罗顺承郡王和镇国公两人在这事儿当中起到的作用,其实是他用探子查出来的。
可这个事儿他身为帝王不好在朝上说出来,就叮嘱老四办了这个事儿。
父子俩无需多说,对于此事,一切尽在不言中。
半晌后,康熙帝道:“这一次老十四的大婚实在拖得太久了。朕看刚才罗察缩头缩脑的,也不知道在想什么。是不是还在愁他家姑娘的婚事?”
礼部侍郎完颜大人是个懂得人情世故又有些怯懦的性子,在朝上能不开口就不开口。
刚才为八阿哥求情的人跪了不少,得知八阿哥没什么重罪后,为了八阿哥而感谢皇上的人,又跪了许多。
这满朝文武两次加起来都跪去一大半了,罗察都还缩头缩脑地站在边角位置,一声不吭。
康熙帝每每想到他那个样子,都忍不住想要嘲他一嘲。
胤禛忙道:“既然如此,儿臣就为十四弟求个恩典。恳请皇阿玛看在儿臣这几日辛苦的份上,把十四弟的婚期往前提一提吧。”
“这为免求的也太小了吧。”康熙帝口中这样说着,刚才凛然的目光却瞬间柔和起来:“你这段时间帮朕不少。朕本想重重赏你,结果你就只求了这个没什么用的事儿……你万一过几日后悔了,朕可不会再另外赏赐了。”
胤禛笑道:“儿臣本也没什么旁的想法,所求不过是皇阿玛好好的,家里人都好好的。现在皇祖母和母妃都在愁十四弟大婚的事儿,完颜大人也在愁这事儿。儿臣便想着,不若用这一次赏赐的机会,求皇阿玛来提前让十四弟大婚,这样家里人都开开心心的,儿臣就也开心了。”
说罢,他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其实,四福晋也在急着十四弟大婚,想着让婚期提前些就好了。”
康熙帝来了兴趣:“她怎么说?”
“她说过段时间她就要生了,生了之后还得坐月子,刚出月子的时候还不能到处走动,前前后后加起来数个月都没办法好好参宴。如果十四弟婚期提前到她生产前,她倒是可以好好吃一顿喜酒了。也不至于到时候碰上她不能出门的时间,那才是真真遗憾。”
康熙帝哈哈大笑:“你媳妇儿就这个脾气!爱吃!”
说罢,康熙帝越想越觉得这夫妻俩衬他心意,大手一挥:“把胤祯的婚期提到最近吧。让钦天监那边好好择一个最佳的日子。断然不会让四福晋少了这一口喜酒!”
胤禛笑着行礼:“多谢皇上!皇阿玛,儿臣还有政务在身,就不多留了。儿臣告辞。”
康熙帝轻轻颔首,欣慰地目送这个最能干也最可靠的儿子离去。
在钦天监夜夜观测天象的努力下,终于定下来了十四阿哥的婚期——比张明德问斩的日子早了七八天,距离现在也不过是半月左右的时间。
康熙帝对此十分满意。
但是,却急坏了之前还不慌不忙的太后与德妃。
德妃一大早就派了人把四福晋接进宫里,边和大儿媳妇商量着给小儿子准备什么好,边朝太后不住抱怨:“皇上也真是的,说提前就提前,也不想想咱们这边忙不过来。”
她和康熙帝有些老夫老妻的感觉了,即便康熙帝是皇上,她这个“老妻”也能忍不住抱怨几句。
太后也说:“皇上是有些任性。这事情哪能说提前就提前的。”
珞佳凝对这事儿多少了解一些,就道:“听四爷的意思,皇上觉得十四弟的婚期在张明德结果后不太好。再往后推一些,又要撞上新年,得改成明年了,又不合适。便索性提前。”
“张明德结果”的意思便是张明德案子行刑之时,那天张明德会在菜市口问斩,确实不吉利。
德妃觉得有几分道理,却还是忍不住说了句:“那皇上忽然就这么定了,也不太合适吧?”
珞佳凝:“母妃,好似求皇上恩典,让十四弟婚期提前的……是四爷。”
“啊?老四?”德妃正翻看着大婚当天要用的物件儿呢,一个愣神就被匣子夹住了手,忙抽出来吸溜吸溜地倒抽凉气。
如果是自家大儿子为小儿子求的,那她作为母亲的,可真没什么话可说了。
德妃只能忍了,气呼呼继续置办东西。
珞佳凝和太后对视一眼,俱都笑了。
十四阿哥大婚那天,热闹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