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突厥败亡

李二派鸿胪寺卿唐俭、将军安修仁等去突厥抚慰,令李靖率兵接应。二月,李靖引兵至白道与李绩会合,相与定谋,认为颉利虽败,兵力尚多,若任其逃往漠北,依附于薛延陀等部,则很难追歼;如今唐俭在突厥,颉利懈而不备,如选精骑袭之,可不战而擒之。副将张公瑾怕这么做会使唐俭等人身陷险地,李靖说只要能剿灭突厥,唐俭等人根本不用去考虑。于是李靖令徐世勣统大军继后,亲率精骑万名,各备20天口粮,连夜出发,向铁山疾驰。李靖军冒雪至阴山,遇突厥营帐千余,尽俘之以随军。颉利见唐使前来抚慰,以为安然无事,未加戒备。初八,李靖派偏将苏定方率两百骑兵为前锋,在浓雾掩护下衔枚疾进,至颉利牙帐七里才被发现。苏定方长驱直入攻下了突厥颉利可汗的牙帐,颉利乘千里马西逃。李靖率大军跟进,突厥军溃散,被歼万余人,被俘男女十余万。唐俭、安修仁趁乱脱险而归。

颉利在阴山被击败后,仓皇由云中向西逃窜,意图投奔吐谷浑国王慕容伏允或高昌国王麴文泰。在半路上,部将大多叛逃。其子叠罗施也与他走散。不久,身边只剩下数十骑兵的颉利可汗迎头撞上了李道宗的大同军。一番激战后,唐将张宝相将颉利可汗擒获。突利可汗随后归降,被封为北平君王。突厥大将执失思力、阿史那杜尔、阿史那思摩以及契苾何力等悉数归降,都受到唐朝的重用。真珠可汗夷男也上表表示归顺。

此战过后,突厥对中原的袭扰得到了遏制,还对周围的其他少数民族政权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大唐此后极少收到来自其他民族的袭扰,而且突厥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削弱,从而保障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增广了唐的北方统治面积。

而这三个月里,北方的捷报接二连三的传回长安,大唐从皇帝到乞儿无不欢欣鼓舞。

几年前的渭水之盟,突厥的强势一去不返。

这无不证明大唐的强盛,百姓们甚至每日在街头等着传捷报的快马。

这是大唐建国以来,最为成功的一次翻身,它不再是一个弱国!

李二这些日子每天都是一副笑脸,在他的统治下,突厥败了,连颉利都被俘了!就连去大安宫给李渊请安的次数都变多了,他要父皇看看,曾经的决定是错的!

而胜利之后,突厥的俘虏却成了一个问题!

李二召集群臣讨论对其如何处置的问题。多数朝臣建议“分其种落”,迁徙河南,散居州县,各使耕田,变其风俗,使之“化而为汉”。温彦博提出不同意见,他主张仿照“汉建武时,置降匈奴于五原塞下”的办法,把突厥安置在河南一带的朔方之地,“全其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而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但温彦博的主张遭到秘书监魏征的激烈反对,他认为突厥自古为患,难以管理,安置内地,等于“心腹之疾,养兽自遗患也”,主张将这部分人仍然置于边疆,使之“居其旧土”。

温彦博坚持己见,主张以德怀之,他说“教其礼法,选其酋首,遣居怀德,何患之有?”温彦博提出的安置突厥办法的实质,是以尊重突厥族的生产方式、风俗习惯为基点,给予突厥族以某种限度的自治权力,显然是在团结的基础上,采取开明的民族同化政策。

李二最后采纳了温彦博的建议,将10万户突厥族迁入中原,其中三万家定居在长安;在东起幽州,西至灵州一带地方置顺、佑、长、比四州都督府安置内附突厥人民,任命突厥本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统帅原来部众;又挑选突厥族部分贵族担任京官武职,其中五品以上的将军、中郎将约有百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