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
一发76毫米口径野战炮炮弹砸下来,一辆冲得最猛的装甲车被打了个正着,当即燃起大火,瘫痪在原地。装甲车后面的门紧急打开,一身是火的车组成员从里面跳了出来,满地乱滚。
把车门放在车身后面倒也不是不行,步兵战车都是这样的。可问题是,这些装甲车扮演的可不是运送步兵的角色,它们的任务是冲锋陷阵。车门放在车身后面就意味着原本就挺薄的战车后部装甲不得不变得更薄,别说用大炮了,用步枪都能轻易将它打穿。不过,这种设计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车门可以开得很大,一旦战车被击中,车组成员可以以最快的速度逃出来!
放现代战争,这种设计跟找死没有任何区别,不过这是菜鸡满地走的1912年。这年头英法德等国虽然已经设计出装甲车了,但具体怎么使用却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更别提反装甲作战了,所以李思明才采用了这一大胆的设计……
说白了就是欺负土著没文化!
跟在这辆装甲车后面的步兵见状也停下了脚步。此时他们距离俄军的战壕只剩下不到一百米,全力冲刺的话顶多十来秒钟就能冲进战壕里,当然,会有多少人倒在冲锋的路上就不得而知了。换作欧美甚至日本的军队,百分之百分果断选择冲锋,但黑衣军却选择了利用这辆被击毁的战车作掩体,架起通用机枪和轻机枪向俄军猛烈扫射。俄军的枪弹泼水似的向他们泼来,但绝大多数都让战车残骸给挡住了,伤不了他们一根汗毛。
轰!!!
又一辆装甲车被击毁了。这辆离得更近,距离俄军战壕只剩下三四十米。这辆战车的车长是个狠角色,见战车被击中后起的火势不算很大,一时半刻烧不到机枪手的位置来,立即命令还能动的车组成员抬着重伤的战友下车,自己爬到机枪手的位置,操纵着高平两用重机枪对几十米外的俄军疯狂扫射。高平两用重机枪子弹打过来,俄军所在的位置卷起一片片泥浪,跟沸腾开来了似的,很多俄军士兵一冒头就被击中,死得那叫一个惨。
跟在战车后面的步兵齐齐发出一声怒吼,猫着腰冲向俄军阵地。所有人都有意识地将扛着轻机枪的机枪手保护在中间,子弹从四面八方射来,不断有人中弹倒地,但机枪手却毫发无损!
机枪手红了眼,当一直挡在他前面的战友倒下的时候,他发出一声狂吼,向前一记猛扑冲入俄军战壕中,迎着十几米外俄军士兵那惊愕的目光,他咆哮:“给我去死吧!”
机枪枪口喷射出灼热的膛焰,弹壳成串喷出,一百发容量的弹链盒内的弹链飞快地缩短,弹丸刮风般扫向俄军士兵,所到之处马上就响起阵阵惨叫……一个弹链盒打光,以他为中心,两边数十米内的战壕里,俄军士兵尸体横卧一地,基本上就没有一个还能站着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