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武曌果然龙心大悦,她这一次的确没看错人,她的确不缺这些东西,但骆时行那么艰难可有点赚钱的生意就巴巴给她和太平送了来,这份心意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她很清楚,骆时行派王文学过来是走门路想要减少一些阻挠的,压根就没想过自己的属下还能进宫,那些话应当是他平日里就这么说,可见为人纯善。

武曌隐隐想起当年那一面,彼时那个小郎君的眼睛便干净的仿佛山中清泉,不染尘埃,这么些年过去,看来他还始终如一。

她又问了一些关于港口的事情,王文学做的准备十分充分,当然这本来是用来游说武承嗣的,只是武承嗣那边都没用他游说,现在只好换个话术报告给武曌。

等说完之后,武曌却不置可否,只是说道:“回去让骆时行写一份奏疏上来。”

王文学毕竟眼界有限,不明白武曌的意思,以为太后不同意,出宫的时候便垂头丧气。

武承嗣跟他是一起出来的,出来之后便说道:“你说的那些不是姑母看重的,你回去跟骆刺使这么说,他会明白的。”

游说武承嗣重点是利益,但武曌又不缺那点钱,自然不够。

王文学不懂其中关窍,却记住了武承嗣的提醒,他十分感激说道:“多谢纳言提点。”

既然对方诚心帮忙,他手上的盐田契纸也就合情合理的送了出去。

他本来想要给骆时行省一省的,不过来的时候,骆时行就强调,该送就送,如果钱不够就写信给他,不要在这时候贪小便宜。

武承嗣没想到他也有盐田,他知道现在盐田已经开了出来,但凡交州能把盐卖出去,那么到时候这就是一份旱涝保收的收成啊。

骆时行这个人做事果然大气,世家出身果然不一般,比那些小门小户或者寒门子弟强多了。

然而实际上,骆时行最多也就是小康家庭出身,他压根也不是世家,然而三人成虎,他身边的那些大佬说他是,跟家里人通信也是这么说的,内黄骆家也认了他,仿佛他就真的是世家出身了。

武承嗣一高兴,便亲自送王文学离开洛阳。

王文学走的时候着实松了口气,深深感觉在洛阳混太不容易了,要不是有他家使君的面子在,他可能早就被问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