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和阿梨对看一眼,似懂非懂。
薛延说,“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店面小,咱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去经营,不需要一直按着原本的老路去走。”
阿梨略微思忖,问,“那咱们不摆桌椅了?”
薛延勾勾她下巴,慢慢说,“桌椅还是要摆的,但可以放在门外,做成茶棚的样子,给有需要的人去用。至于屋里,咱们便就不弄这些东西了,能显着宽敞不少。”
说完,他把盘子挪开,空出一块桌面来,用手指蘸着茶水在上面画了个图,道,“你们看,这个店面是坐北朝南,咱们把门口封起来,只留一个角门,其余做成对街的柜台样式,现做现卖。若是生煎、包子这种,便就用油纸包着带走,若是汤面这样带着水儿的,可以自己带着坛子来,或是咱们往外租。”
这段话太长,阿梨只看懂了三四分,模模糊糊明白个意思,薛延见她茫然样子,干脆取了纸笔来,全都写给她看。
阿梨和冯氏对着那张纸钻研了半晌,均觉得新奇得很,最后俱是同意。
阿梨忽然想起来许久前薛延忽悠宴春楼的韦掌柜买柳篮的事,不由笑出来,弯着眼道,“你脑子里怎么总有这么多花乱乱的主意。”
薛延眉梢微挑,“白圭曾言,经商之道,智勇仁强。”他凑近阿梨面颊,用背挡着冯氏,轻轻啄了口,“我这是智。”
薛延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打定主意后就不拖泥带水,他回家时候身上仅剩四十五两,买下店面用三十五两,加上其余杂七杂八,最后等店开起来,家里只剩下四两六钱的银子。许是因为心里有支柱,大把的银子花出去,阿梨竟也没觉得有多心疼,她下意识便就觉得薛延能行,所以全然信任,毫无疑虑。
一家人忙忙活活,早出晚归,但心聚在一起,倒也没觉得多累。
张掌柜家原来是个猪肉摊子,即便已经搬空了,也晾了几日,但不知是不是心里抵触,阿梨总觉得屋里充斥着油腻腻的味道,连壁板都泛着油光。做食材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要干净,她受不得脏,便与冯氏细致地将屋里擦了三四遍,角落都不放过,最后又让薛延去集市里买了两盆茉莉花来,才觉得好起来。
原来摆摊子用的炊具不够了,薛延又去归置了些,碗碟筷子用的也都是新的,锃亮的一套青花瓷。正是盛夏,城西小河边开了一小片荷花,阿梨和薛延去采了两支回来,养在房东留下的那个大水缸里,也算是道好看的风景。
这么一通收拾下来,屋里便就利索了,整洁养眼,与旁的早点铺子一比,反差巨大。
几月前那个“薛家生煎包”的牌匾还没扔,薛延从柴堆里找出来,擦一擦,再打个蜡,又给挂上去。
第二日朝阳升起时候,在店门口放了一挂小鞭,便就算正式开业了。
如薛延所料,生意极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