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帝王出行,自然需要仔细安排,不是立刻就能出发的。
加上皇后有孕,怎么都要等她生下孩子后,把皇后一并带过去的。明年肯定来不及,只能后年了。
沐瑶回想了一下,乾隆对泰山旅游也是十分热衷的,记得他好像去过十一次?
就是在泰山的南天门建造行宫,把那边的石碑都毁掉了,也是可惜。
而且行宫建的不是一处,还是四处,也是绝了。
沐瑶想着可能泰山太大了,那边接待的当地官员担心一处行宫建好后乾隆住进去不喜欢,还可以住在别处。
另外就是上山后可以走一段路就在其中一个行宫歇息,也是够周到的了。
毕竟让帝王休息的地方,不可能随便搭个棚子,怎么都要建个行宫才行的。
等乾隆过来的时候,沐瑶就忍不住问道:“听闻要在泰山建行宫,记得那边有青帝观的时刻碑文在,若是建造在上面,等咱们过去的是,那些碑文就看不见了,着实可惜。”
这些都是古文物了,就这么毁了确实太让人惋惜了一点。
见沐瑶很喜欢那些碑文,乾隆确实不知道行宫建造在何处,就让人发信去问了山东巡抚。
山东巡抚吓死了,还以为选址不好,让乾隆不满意才派人来问,赶紧把选的四个地址都送了过来。
还附上了泰山地图,上面标明了这几个地方在哪里,附近都有什么。乾隆仔细看着地图,发现沐瑶说的几个碑文还真在这上面。
四个选址,一个在南天门,一个在碧霞庙之东,一个在玉皇庙,一个在朝阳洞。
他沉吟片刻,沐瑶既然提了,这几个地方恐怕都不合适,就让人告知山东巡抚,把行宫建造在泰山的山脚下就是了,没必要建在山上。
而且建造一处就足够了,不必建造这么多个地方。
山东巡抚得令,心下奇怪,不过还是听命行事,只在山脚寻了个僻静之处建造行宫。
另一边在圆明园建造仿庙会的街道,也热热闹闹开工了。
不但有做买卖的街道,还会有耍杂技之人表演。
别说沐瑶,高贵妃都十分期待起来。
人多就快,前后才半个月左右,这条街就建好了。
至于耍杂技的人也找到了,只是为了安全起见,这些人是不能靠近的。
那么要看见表演,又不能让这些人靠近,于是内务府就想了个法子。
圆明园中有个福海,中间是蓬岛瑶台,湖边有两层的亭子,只要把耍杂技之人送到对面的岛屿上。
那么贵人们既能欣赏表演,对面的人隔着海,就算使坏也伤不着贵人们了。
沐瑶感觉内务府的脑瓜子好使得很,居然想到这么个法子。
而且耍杂技之人也提前住到对面的岛屿上,就不必担心他们跑出来四处溜达,可能闯入不该去的地方。
岛屿周围只能船只通行,夜间四周有大灯在,夜如白昼,哪怕想偷偷游过去对岸,简直是一览无遗,大晚上也必然清晰可见。
如此防备,岛屿又是个孤岛,确实是适合安置的地方。
至于仿庙宇街上棚子里的商贩全是宫人所扮,那自然更安全了。
宫人们都挑的机灵会来事的,而且若是乾隆或者太后,甚至嫔妃们看中什么要买,收下的银钱都归他们自个所有。
于是一个个使出浑身解数做买卖,这些商品大多是内务府提供的,只让宫人们守着摊子。
比如卖小饰品,梳子,巴掌大的小镜子,檀木簪子之类的小东西。
比如卖胭脂水粉,香水等等的。
比如卖宣纸、镇纸,文房四宝等等。
街道听闻是特地让人画了庙会的场景,十足十仿制出来的。
皇后如今过了三个月胎也稳了,于是也来凑热闹。
太后让宇嬷嬷扶着皇后,慢吞吞一起走着,边走边看摊子上的小东西。
他们自然是不缺什么东西,乾隆扫了一眼就不怎么感兴趣了。
后边高贵妃和沐瑶一起走,她左看右看后小声问道:“不是说庙会里茶铺最多,怎么一个都不见的?”
沐瑶也小声答道:“兴许是怕吃食放在外头,要是坏了或者味道不好,叫人吃喝坏肚子就不美了,索性都没有摆出来。”
虽说是仿了庙会,那边真的庙会多的是香客,他们远道而来,自然渴得很,茶铺也就很多了。
但是她们从园子过来,哪里缺吃的喝的呢?
要放在外边,飘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进去,让她们喝坏肚子,那宫人们的罪过就大了。
还不如索性都没有,而只有小摊位在,看着人多热闹就好。
只有他们一行人在未免太冷清了一点,有些宫人还换了一身衣服在小摊前面四处走动。
当然宫人们也是能买东西的,比如胭脂水粉很受宫女们喜欢,比如小首饰不是很贵或者华丽的,也适合她们平日佩戴。
梳子什么的,太监们也是喜欢的,木梳最是受欢迎,价钱便宜,用的还是上好的木料。
内务府拿出来摆摊的东西,自然就没有不好的,不然贵人们更加瞧不上了。
至于价钱的话,差不多就行了,反正也不是真做买卖。
不过宫人们之间做买卖还是很实在的,这钱是实实在在要落在自己的口袋里面,当然不可能把价格压得很低随便卖了。
但是说价格很高,那也没必要,毕竟宫人之间都明白彼此的月银多少,狮子张大口就过分了,谁都买不起了。
周围都是人,宫人遇到贵人们都小心翼翼避开,低头侧着身走。
因着乾隆说要跟真的庙会一样,宫人们还不能见着他们就行礼。
他们硬生生憋着不能行礼,当然也不敢直视,于是在前面走路还正常,靠近一点,感觉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浑身别扭得很。
沐瑶看得难受,感觉街道仿得挺好,但是假扮香客的宫人们依旧满身拘束。
好在太后和乾隆感觉挺好的,一边走一边看,两人有说有笑。
太后很是欢喜,乾隆这是真的仿造一条庙会接到给她逛了,自然满脸高兴,还在一个小摊子停留。
那边守着的宫人腿都要软了,鼓起勇气招呼两位贵人,还结结巴巴介绍了摊子上的小东西。
“这里的小首饰倒是别致,”太后拾起一个戒指,上面镶嵌着红宝石。宝石不算大,成色却极为不错。
既然是小摊位,当然不能放特别名贵的东西,不然就不像庙会了。
但是太糟糕的东西,那又碍着贵人的眼,更是看不上,逛得就不尽兴了。
内务府只能绞尽脑汁,挑选不会太好也不会太次的东西,简直要想破头了。
不过太后显然觉得不错,这些东西要都跟自己殿内的一样名贵,那就不像庙会里的东西,逛着就没什么意思,还不如回去寝宫看自己那些东西了。
这红宝石戒指赏人倒是合适,太后就笑着问了价钱,宫人犹豫一会报了个颇为实在的价格,着实不敢胡乱报价。
高贵妃在旁边嘀咕道:“这价钱真便宜,宝石确实小了点,倒是实在。”
沐瑶听了一耳朵,只觉得这价钱实在太贵了。
这就跟宫里一两银一个鸡蛋,外头两文钱一个,去宫外有人报了半两银一个鸡蛋,高贵妃还觉得便宜一样。
不过这戒指的宝石切割得不错,又是宫里面的东西,勉强这个价钱确实算公道了。
太后听着也满意,点点头就要了戒指,身后自是有嬷嬷递钱,压根不必她拿出钱袋来。
乾隆见太后高兴,也让李玉赏了宫人,随手就扔了一张银票,比买的戒指价钱还高。
沐瑶在后边看着,感觉乾隆和太后不是来逛庙会,是来当散财童子的。
这买的东西价钱还不如赏赐给的多,也是够够的了。
高贵妃指着另外一边道:“那里好像是西洋的东西,不如过去瞧瞧?”
沐瑶点点头,两人过去一看,还真是西洋的东西。
一是西洋的画具和颜料,各种颜色都有,明显是投其所好,知道后宫当中,沐瑶和娴妃都是喜欢西洋画的,所以就准备齐全了,等着她们来买了。
二是西洋的钟表,这东西洋行尤其多,送进宫里也有不少。
大的不好搬搬抬抬,容易磕坏了,但是小的就精致一些。
说是小,也有一米高了。
三是西洋画,该是郎世宁的存货,拿出来给庙会当个添头了。
果不其然,很快娴妃也过来了,指着颜料一挥手:“这些我都包了,那边的西洋画你有喜欢的吗?”
后边这句她问的是沐瑶,沐瑶就笑道:“看着都挺好的,不如我们一人买一半,以后一起赏?”
放一起也行,分别鉴赏完之后交换也行啊!
娴妃感觉这个主意很不错,于是又大手一挥把西洋画全都买了下来。
沐瑶赶紧拦着道:“怎么也得我来买才是,总不能叫曼音破费了。”
娴妃笑道:“哪里就破费了,郎世宁出的价钱不高,我还是能买得起的。”
沐瑶就笑道:“曼音买了那么多颜料,必然要分我一半的。不如这些西洋画就我来买,回头也给曼音送一半过去,如何?”
这样两人各自买下,分别送对方一半,就不用算钱那么麻烦了。
娴妃好笑道:“知我者莫如你了,确实如此。”
于是她就不好抢着买下西洋画,让沐瑶来了。
沐瑶示意身后的素纹拿出荷包递给宫人,买下了所有的西洋画,自然是小应子带着几个小太监先搬回园子去,压根不必她来操心的。
她们继续往前,不远就见一个小摊子上是卖盆景的。
当然不是真的盆景,而是宝石珠玉之类做的盆景了,不过只有两巴掌大,很是小巧。
太大的就过分贵重,小一点就好一些,不需要那么多的宝石玉器做材料。
高贵妃就笑道:“看来人人都知道你喜欢玉石盆景,内务府特地让人弄了这个来。”
大的不敢弄,就弄小的,摆明是用来讨好沐瑶了。
沐瑶无奈一笑,看着这盆景小巧可爱得紧,摆在殿内也挺好看的。
她这刚要开口把小盆景买下来,乾隆却走到自己身后,看了一眼道:“这玉石盆景也太小了一点,摆在殿内哪里都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