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中国历史上,好几个朝代都是北面的民族南下,最终建立大一统政权的。比如元朝、清朝,苦寒之地的人最不缺狼性,骑在马背上,来去如风,相比起来农耕民族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守势,为此明朝的时候更是干脆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跟丫死磕了!
这个痼疾好不好解决?
站在后世的高度上看,还真有取巧的办法。
比如做羊毛生意。
对,就是这么不起眼的羊毛生意。
逻辑也很严谨——首先,羊毛本来算养羊的“副产品”,不咋值钱甚至大多数干脆当垃圾丢掉了,牧民养羊主要靠卖肉卖皮赚钱,都是一锤子买卖,经济效益一般。羊毛就不同了,割完一茬又一茬,牧民们觉得赚钱了,势必会扩大养羊的比例,如此一来,养马的比例就降低了,间接降低了攻击性。
其次,正所谓“穷横穷横”,你见哪个有钱人天天撸袖子跟人玩儿命的?等牧民有钱了,肯定就不想打仗了。这时候要是再能定居下来,不四处游牧了,有了根,就有了归化的可能。
最后,双方加强经贸交流,互相依赖……像后世为啥一闹争端,国家就不让买香蕉了呢?切肤之痛啊!一样的道理。
等羊毛生意做大以后,他们就可以“帮”着辽国修路了。
套路说穿了一点也不新鲜,后世列强们是怎么打开我国大门的,照样复制一下就差不多了。
其实,以叶无倾手下的实力,再给他多一点时间,不是不能组一支强军,用绝对实力碾压过去。
但问题是,他又不是杀人有瘾,这么搞肯定会死超多人,“征服”的过程干脆利落了,就好像米国打伊.拉克似的……后期治理绝对是个大烂摊子。所以欲速则不达。
赵承志成功地成为这支“先遣商队”的一个小头目,就坐在船队的第二艘船上,经历过一开始的狂晕狂吐之后,终于恢复了精神,一边略显激动地欣赏着船舱外的“异国”景色——明明就是他们的燕云十六州啊——一边回想着临走之前,那位大人召集他们过去时的卓然风姿。
那席话,他反复咀嚼了不知道多少次,早已烂熟于心,再不敢忘了。
赵承志从小便是闻名乡里的“神童”,尽管连秀才也没考中,但谁都知道这非他之过,而他也从未怀疑过自己的能力。相反,他实际上是很有些自傲的,同龄人中就没有谁令他自愧不如过。
但见到那位大人,听过那位大人的吩咐后……
嗯,叶无倾又多了一个脑残粉了。
他拢了拢自己身上穿着的高领毛衣。
此行商团人手一件,又漂亮又暖和,摸起来柔软的就像一朵云……
若那些正在现代看《王朝开发攻略》的观众们见到这一幕,肯定会崩溃?
这个古代还真跟电视里一样,要被玩坏了啊!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萧甾还、我是大大的贴心板蓝根投喂的地雷
晚安么么哒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