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郡有四大家族之说,排名为朱、王、郑、唐,为老牌的世家大族,族中不少人为官,做到中枢的也不在少数,除此之外还有几个新崛起的家族,势力膨胀迅速,比如陆区支持的刘氏。”
这边,唐允引着陈止等人入堡,而陈止心里则闪过苏辽汇报的情报。
他的这个幕僚在陈永那边侍奉过,专业技能过关,在太仆府还有人脉留存,北上之前就做好了功课,抵达代县后,虽然也受到局面影响,但还是尽心留意细节,因此事情一过,就能奉上整理过后的资料。
“按苏辽的介绍,代郡朱家是江左朱家的分支,三十年前随着宣武北统,朱家几位在北地坐镇,留下了这支分支,得益于朱家在江左的稳固经营,在朝中的深厚人脉和影响力,代郡朱氏的发展也算顺利、平稳,在本家的支持下稳步提升,三十多年的时间,两代人的经营,到现在第三代人慢慢崛起,已是树大根深了,在代郡排名第一;”
“代郡王家,则是太原王氏的分支,这里离并州不远,王氏将之视为扩张的方向之一,所以代郡王家势力不小,与并州相互扶持,扩张迅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代郡王氏都为代郡世家之首,这两年因为匈奴崛起,太原王氏遭遇困境,没有功夫顾得上这些小宗了,以至于代郡王家的排名下降许多,不复之前的高调,让朱家得了头名;”
“至于郑家,倒是代郡土生土长的世家,自东汉末年起家,经过百多年发展,已初现气象,但有传闻,说此家祖上实为胡人改姓,郑家的人是不会承认的,也曾经大肆打压过相关的言论,结果弄巧成拙,越传越广,最近几年郑家放任不理,这种说法反而逐步平息了;”
“至于唐家,按说也本地世家,不过擅长商贾,是最近二十年来崛起的家族,底蕴比起其他几家稍有不足,多被打压,之前陆区为太守,就是以唐家为切入口,震慑了代郡上下,确立权威,其家族事后曾试图反抗,却被反复打压,到现在还没恢复元气,不过到了陆区为政的后期,唐家已经学乖了,行事颇为低调,也学会了逢迎,在陆区离开前,已经有了一丝起色。”
陈止心中转过资料,表面则和唐允客气的交流,说着没有营养的场面话,听着对方介绍坞堡里的种种特色、事项。
这人话里话外都在标榜他唐家对朝廷、对郡守的忠心,以及在地方上经营有方,免去了不少人的后顾之忧。
“匈奴来时,兄长唐典就立刻安排起来,让我们做好准备,坞堡中的布置和安排,都我兄长的一番苦心,命令一下达,里里外外忙碌起来,很快就将事情安排妥当,所以损失极少,除了我这边,唐家的几个村庄,皆因兄长之故,几乎没有损伤。”
唐允一副尽心尽责介绍的样子,指着几个防御工事的时候,顺势提到了自家兄长,字里行间充斥着敬佩和推崇。
陈止已明其意,询问了几句之后,然后就对卢讲说道:“我记得唐典此人,好像曾经担任过都尉吧?”
卢讲暗暗埋怨唐允多事,却不得不点头回应:“不错,太守真是好记性,只是看了一遍名册,就记下来了,唐典曾为都尉,也颇有建树。”他当然知道,唐家一直渴望改变颓势,扭转当下的局面,但被其他几家阻拦,收效甚微,若能押宝新太守,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听唐允的介绍,坞堡内外的防御事宜都是他布置的,如此看来,这个唐典是有些能耐的,嗯。”陈止顺着话就说了下去,让唐允面露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