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是配合《金色钟声》,即兴演奏的枯木逢春。
而是沈聆曾为战亡将士重谱的《战城南》。
弦声阵阵,凄厉哀婉,修长手指拂过十根琴弦,演奏的乐曲即使配上词句,在遥远的意大利,也不会有多少人懂得其中深意。
但是,音乐能让他们懂。
十弦琴声声哀鸣,如鸦盘旋。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贝卢仿佛听到来自记忆里的乌鸦嘶叫,十六岁的他和父亲走在雨后的青石板路上。
父亲忧虑的对他说:“日本人占领了清泠湖,生意没有之前好做了。他们都是些无赖。”
“那我们什么时候回去?”他焦急问道。
父亲看了看前路,说:“等去见过了清泠湖最好的琴家,问问他愿不愿意一起去意大利发展,我们就回去。”
十六岁的贝卢,厌恶中国的一切。
他记得自己皱眉轻蔑问道:“他是谁?能有米凯兰杰利的钢琴弹得好吗?”
父亲没有回答,只是笑。
舞台上凄厉弦声,替逝者发声。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贝卢记得自己很不高兴的走进了中式阴沉院落,见到了永远不可能习惯的高脚凳、小方桌。
“遗音雅社”这个地方,他常常听父亲提到。
他学过简单的中文,“遗”代表着丢失、死人,不是什么好名字。
可他父亲念念不忘,甚至亲自登门。
贝卢记得,他随父亲和翻译,挤过狭窄走廊,感受到更加湿润阴沉的空气。
忽然,传来了几声凄婉琴声,令他呆立当场。
中式宽敞院落,坐着两个陌生男人。
一人穿着衬衫长裤,梳着绅士一般的短发,专注听琴。
另外一人却是一袭月白长衫,刘海温柔垂落耳畔,抬手抚琴,修长手指几个起落,就传来了贝卢此生难忘的旋律。
他听不到残雨滴落石板的声音,听不到衬衫年轻人嬉笑点评。
偏偏能听到翻译声音谄媚的告诉父亲:“沈先生一手十弦艳绝天下,举世无双。”
钟应手指猱弦,琴声随之婉转。
——水声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贝卢感受到溪水芦苇,还有中国特有的茶香。
他忘记了翻译和沈聆说的什么话,却记得衬衫年轻人愤怒呵斥,要赶他们离开。
沈聆无奈的阻止,说出了他记忆至今的唯一一句:“致远,不能如此无理。”
父亲还没能详细讲述意大利对于音乐的重视,门外就传来了整齐的脚步声。
身穿日本军装的队伍,奔袭而来,身边还有伪军大声用中文喊道:“沈聆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