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问题发现的不算晚,既然对方不动,那么杨嗣昌就调兵继续西进,继续执行军部的计划直插黑海沿岸。
至于伊斯坦布尔那边确认了总督人选然后在调配好兵力准备反击的时候,根本就不用现在的进攻部队操心,直接后面的第二批第三批过里海的军队出手就行了。
杨嗣昌也是郁闷,原来以为自己聪明,谁知道只是自作聪明,人家几十上百个参谋研究的,结合各种情报汇总分析的,你一个人在那瞎怀疑个啥。
这一战让杨嗣昌彻底的知道了自己的斤两,大明打仗确实已经从依靠某一个将领自己的水平的时代进步到依靠群体智慧的时代。
他这个旧时代的将领确实已经过时了,自己现在还赖在这个位置上,那已经不是德不配位了,简直就是在耽误大明的未来了。
原先对于陛下要让他退休,他还有那么一丝丝的不满现在看来,陛下还是仁慈的信守承诺的,自己这个水平,陛下还是咬着牙用了,当真是仁慈啊。
大明的后方,第二批军队正在登船,大明这次出兵五十万,但是真的能够第一批投入战场的也不过是一半的兵力而已。
当然真正的从海上投入的军队也就那三四个师而已。
这也是大明海上投送能力的极限,五十万人的战争,不是一窝蜂的堆上去,也不是全部都放在船上一船带过去。
战争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事情,就像进攻麦加城和麦地那城方向,其实放几个师乃至十几个师都放的下。
但是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个方向的敌人大明一个师就搞定了,没必要用这么多人。
为了进攻下一步的地方方便?你让十几万人走陆路穿越沙漠上千里方便,还是从海上运过去直接从苏伊士运河河口的地方登陆方便?
就像现在,第二批部队走海路一半从西奈半岛登陆杀运河地中海段和向大马士革进军。
另一半从埃及方向进军直插开罗和压力山大港,截断奥斯曼帝国对埃及支援的可能。
这不比从陆路走方便的多了,还节省了时间节省了物资。
当然大明也没有一次能投送五十万军队的船只。以大明现在的能力能够同时运送四到五个师的兵力那都已经是征集了一部分民船了。
按照原定计划,大明这边会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把五十万兵力陆续投入战场。